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合作社要闻
南川市供销社以专业社、综合社为农服务、助农增收
时间:2005-01-30 00:00:00来源:作者:

  在重庆市南川市境内的金佛山上,生长着20万亩方竹笋,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方竹林,年产方竹笋1.5万吨。然而,金佛山方竹笋却一直“香在山中无人知”,面对大山,当地老百姓一直无能为力。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金佛山方竹笋品牌,2003年6月,南川市供销社联合重庆市龙头企业——南川金佛山罐头食品厂、南川市森源野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金山龙洞10个方竹笋专业合作社等15个单位,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起金佛山方竹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当初,许多农民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合作社,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联合社产生的力量。
  联合社的成立带动了南川三镇一乡以及贵州省的2000多户笋农闯市场。他们按照管理有序、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开展精深加工,供销社投入资金近20万元,全方位树立金佛山方竹笋品牌。目前新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并开发出三个新产品,备受客户青睐,被评为优质农产品。联合社入社农户达819户,投资股金51.3万元,为入社农民平均每户实现收入2050元,带动农户平均增收508元。去年7月,联合社从日本引进先进的竹笋保鲜、防腐技术,彻底摒弃了添加防腐剂的原始制作工艺。去年,金佛山方竹笋出口突破1000吨,远销日本、美国。
  其实,最令农民高兴的是南川市强大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方竹笋联合社的成功还源于供销社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的问题。南川市供销社联合全市249个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组建了南川市信息服务中心,并建起了信息服务网站,解决了面对大山和日益变化的市场,农民供求信息不灵、对市场判断不准、对新产品新技术无法了解和掌握等问题。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组织,当地农户提高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南川太平永红西瓜专业合作社在网上发布招商信息后,有效打通了销售渠道,西瓜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全年销售西瓜1200吨,实现销售额240万元。

居民有特点
合作社有特色

  在南川,合作社不仅仅是几个农户联合起来卖卖农产品那么简单,他们往往结合当地社会特点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问题,还解决了不少社会问题。可以说大山有多深,合作社的道路就有多远。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种植业和家庭副业主要由妇女承担的特点,供销社与南川市各级妇联一起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兴办“巾帼合作社”,这一举动还得到了全国妇联的肯定。如今,南川市社已兴办“巾帼合作社”21个,入社农户760户,带动农户4238户,覆盖19个村。
  “巾帼合作社”成立后,当地妇女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建立优质油菜、药材、蔬菜、果品、方竹笋、苎麻等商品基地5000多亩;“巾帼合作社”就近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送货上门,方便农民,帮助农民户平均减支80元;他们还开展科技宣传服务活动,培训农民1159人次,发放种植、养殖科技和经济信息资料5000份,配置图书4280册。
  在南川,记者见到了许多“巾帼合作社”的领头人。一位姓贾的蔬菜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带记者参观了她家新盖的两层楼。在她家楼前的花园里,贾大姐悄悄地说,通过种菜,她自己每年可以收入三万元。最近,她还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正在信心百倍地带领全村老百姓通过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共同走向富裕。
  面对全市有70多个特困村的现实,南川市供销社与市扶贫办一起组建了中药材、笋业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扶贫专业合作社。南川市供销社提出规划,两年内在贫困村组建专业合作社42个。目前已在13个贫困村发展扶贫专业合作社13个,入社农户928户,带动农户7280户,覆盖29个村。专业合作社为每户农民社员年均实现收入1500元,带动农户平均增收60多元。

农民需要什么
服务社提供什么

  在南川的众多村镇,最醒目的建筑是综合服务社的办公场所,这些综合服务社有个共同的特点,每个综合服务社都设有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农村政务超市”。南川综合服务社真正成了村级政治、经济、文化、科普、信息的中心,而产生这一变化的领办者是南川市供销社。如何围绕农民的需要,在“综合”上作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是南川供销社面临的课题。他们充分利用综合服务社这个平台,由当地党委、政府牵头,会同商委、农业局、水利、计生、公安、邮电通信、农机局等各个部门,在综合服务社的基础上组建了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科技信息、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劳务中介等各种常规政务手续办理服务,每月一次定时在综合服务社现场办公,平时将工作人员的工作单位、照片、电话号码贴在政务超市,农民有事就可以联系。
  在南川的田间地头,许多农民亲切地称供销社为“娘家人”,市供销社也不断将“两社两化”的工作做到无处不在、无微不至。在工作中,他们讨论最多的是要将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办好,就必须将“两社两化”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盘子里统一考虑,需要当地政府从宣传发动、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和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将合作进行到底。
建设一家村站 惠泽一方百姓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