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合作社要闻
抓住几个点 增收不再难
时间:2006-07-04 00:00:00来源:作者: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车车化肥送到田间,绿油油的稻海变得金波荡漾;一条条科技信息指导生产,换来五谷丰登欢歌高唱……”这首由广东省台山市供销社人创作的《台山供销合作社之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创作完成至今,一直为当地供销社干部职工传唱。歌声唱出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心声,也唱出了近年来台山市供销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流通和助农增产增收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

以农为本 找准立足点

    长期以来,供销社延续着“统购统销”的传统经营方式,供销社卖什么,农民就买什么;农民种什么,供销社就收什么。那时候,供销社只是坐堂经营,等客上门,对于农民种什么赚钱,生产什么好销,基本上不闻不问。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这种传统的经营方式受到很大冲击,有些供销社干部职工也看不起农产品经营,认为做农副产品生意风险大,吃力不讨好,有些农副产品经营机构则改行经营一些赚大钱的项目去了。因此,台山市供销社原有的40多个农副产品收购站大部分改做家用电器生意,200多名农产品收购员多数也改了行。农副产品经营的滑坡和经营阵地的萎缩正在动摇着供销社在农村的经济地位。
    这种局面越来越引起台山市供销社干部职工的担忧:如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供销社就会失去为农服务的根基,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如何才能重塑供销社的形象,发挥其在农副产品流通领域里的作用呢?台山市供销社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进行了一次普及供销社办社宗旨的教育,以端正人们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供销社的领导还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检查督促指导当地的支农工作,使全系统从上到下认识到:为农服务、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供销社摆脱困境、增强实力的出路所在。
    台山市供销社副主任梅灿宁说,供销社改变过去坐堂经营的方式,走向田间,走进农家,通过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生产,解决农产品“卖难”,使供销社的支农观念、工作作风和支农方式发生了转变,供销社也因此找到了生存的立足点和发展的空间。另外,台山市供销社的发展还得益于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因地制宜 产业化成为切入点

    只有将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使产业化经营产生最大的效益。台山市供销社认为,台山市农业资源优势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其产业优势却非常突出,特别是在蔬菜和果品种植上,当地不仅具有传统种植习惯,而且品质优良。因而,他们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选在了蔬菜这个品种上。
    台山市供销社一方面扶持蔬菜生产,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另一方面,利用蔬菜基地,通过自办、联办和协办三种形式来推进蔬菜的产业化经营。
    在推广优良品种上,供销社专门派人到各地市场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在了解到江西九江市每天的尖椒需求达几十吨时,很快就将尖椒的品种、价格、需求总量等信息向台山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同时印发了尖椒的种植资料向农民宣传,与农户签订种植和收购合同,让种植尖椒的农民吃了“定心丸”。这就使尖椒的种植在当地形成了一股热潮,种植面积一下子发展到了4500亩,农民着实尝到了产业化经营带来的“甜头”。
    在产品生产上,台山市供销社通过办好“蔬菜基地”,并发挥其示范作用,加速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首先,供销社依托自办基地带好头。为了让农民对供销社引进的品种有所认识,消除农民心中的种种疑虑,供销社采取向当地农民租用土地的方式,自办蔬菜基地进行生产。目前,有4个基层社自办了基地,总面积达380亩。其次,与农民联合建基地。供销社与当地农民签订购销协议,由农民提供土地和劳务,供销社负责生产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目前,供销社与农民联办的基地有16个,面积达到2.7万亩。再次,扶持农民办基地,供销社当好助手。供销社根据农民的传统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以“庄稼医院”为纽带,通过向农民提供种子、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和农资商品等服务,扶持当地农业生产大户自办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同时指导和帮助农民调整种养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收益。目前,由供销社扶持的农民自办基地面积达到11.8万亩。

扩购增销 给农产品找个卖点

    在扶持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台山市供销社把疏通渠道、拓展销路摆在首要位置来抓。
    他们采取的推销方法首先是“走出去,请进来”。台山市供销社每年都组织干部职工分赴各地考察市场,一方面了解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将台山的产品带到外地试销和宣传,并将市场反馈及时带回来指导生产。同时,供销社还积极提供条件把外地的客商请到台山来发展。供销社腾出办公室为外地的客商提供住房、免费为客商提供通讯服务和农产品的购销中介,将各地的蔬菜客商吸引到台山来。
    其次是“开窗口,设据点”。通过市场调查,供销社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分别设立了台山蔬菜销售窗口,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解决了农产品差价小、流通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这个窗口,初步形成了一个辐射华东地区周边城市的蔬菜经营网络。
    三是“上门收,入户购”。在蔬菜上市旺季,供销社主动深入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实行就地收购、就地结算、就地装运的“一条龙”服务,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
    台山市供销社通过以上三种经营手段,让农民的生产再无“卖难”之忧。从1999年至今的7年多时间里,台山市供销社的商品销售收入达到36.1亿元,其中各种农副产品的购销就占了1.98亿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