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恒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沂水县食用菌研究所牵头,联合32家食用菌种植户,2010年3月共同出资筹建。合作社运营以来,充分利用技术设备等优势资源,强化服务环节,切实将成员分散的农产品和需要的服务集聚起来,提供关键环节服务,让社员真正体验到了合作社的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好处。目前,合作社注册资金达500万元,成员162户,管理人员5人,专业技术人员17人,办公场所2万平方米,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12台套,发菌棚室面积达6000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基地67万平方米,注册“沂蒙山”品牌,产品获取了绿色食品认证,现已成为一家集食用菌科研、生产、示范、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一、强化“合作社+基地+成员”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
一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合作社根据成员分布状况和种植习惯,本着交通便利,水电配套、生态优良、示范性强的原则,统一规划和建设了10个,共计60余万平方米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和基地管理制度,合作社技术人员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按照绿色食品食用菌生产标准开展生产,确保产品品质。一年以来,基地示范带动500余户,户均增收5万多元,合作社成为带动农民进行食用菌种植、增收致富的平台。
二、强化“菌包工厂化生产”模式,推进集约化生产
合作社贯彻“菌包工厂化生产”的理念,新购进了菌包生产成套设备,改造了接菌车间、生产车间及6000平方米发菌室,将集设备设施密集的菌种菌包生产阶段进行工厂化、集约化生产,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的流水线做业,既解决了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分散混乱、效率低下的问题,又实现了食用菌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新进设备以来合作社工厂化生产1200多万个菌包。
三、强化“林菌间作”培育模式,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目前全县拥有近80万亩速生杨林下资源,林下荫凉湿润、空气清新、绿色纯净的生态环境,林下培育食用菌仿野生栽培,使食用菌回归于自然,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合作社强化“林菌间作”培育模式,利用了林下闲置资源发展了60多万平方米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反季节种植香菇、黑木耳、双孢菇、大球盖菇、平菇等,出完菇后的菌糠就地还田成为丰产林有机肥料,解决了丰产林只有长期效益没有短期效益的问题,达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性农业循环。
四、强化“抓二头,带中间”的发展策略,提升服务能力
食用菌发展的瓶颈有二个:一是前端资金技术密集的菌种菌包生产,二是未端信息管理密集的产品营销。合作社采用“抓二头,促中间”的发展策略,即:抓技术密集环节(菌种培育、菌包生产)和信息密集环节(产品销售),带动技术简单环节(大田种植,田间喷水、出菇、采菇);合作社抓好生产起点的菌种、菌包生产和生产终点的产品回收、加工、销售;成员抓好中间相对简单的出菇管理,提升了服务能力。
五、强化“沂蒙山”食用菌品牌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
合作社拥有“沂蒙山”食用菌品牌,通过建立食用菌产品展柜,开发“压缩型菌类山珍”、“精选桑枝黑木耳”等精包装上乘产品,媒体宣传等措施,打造“沂蒙山”食用菌品牌,合作社统一使用“沂蒙山”品牌销售成员产品,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