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创新果友专业合作社,由农资营销大户、农村经纪人张昌盛,组织20个苹果种植大户,于2009年3月16日成立,2009年4月14日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已发展固定会员691户,发展果园10000多亩,挂果面积6000亩。2010年实现总产15000吨,产值9000万元,盈利300多万元,社员分红42万元。合作社达到了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提升了合作社服务和带动农户的能力。2010年3月被平凉市农牧局评为“平凉市示范合作社”,2010年7月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省级优秀示范合作社”,2010年张昌盛被评选为全市农村致富能手。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实施规范管理。合作社内设理事长1名、监事2名、理事6名,发展社员691人、社员遍及全乡12个村。合作社制订了《静宁县治平乡创新果友专业合作社章程》、《静宁县治平乡创新果友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2009投资12万元建成了2层面积300平方米的集办公、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楼,内设土样室、根茎叶标本室、测土配方试验室、病虫害检测室、党支部活动室、会议室。
二是依靠科技推动标准化生产,创建示范园带动作用凸现。合作社聘请4名高级园艺师2名技术顾问以及自筹资金20万元,从北京农技推广中心购买了土壤养分检测仪、化肥养分速测仪、果园病虫害检测仪、果园病毒检测仪、土壤水分检测仪各一台,委派两名高中毕业的合作社成员到北京学习测土配方技术,免费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测土配方和病虫害检测,为广大果农适时合理喷药、施肥、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力了苹果产业标准化生产。并在全乡12个村建立“一村一点”果园病虫害检测、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园。特别是在治平乡雷沟村、安宁村所在的马家川,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检测防治建立了1008亩集生物、物理、化学防治于一体的精细化管理示范园,在示范园内统一配置了糖酸液诱虫盆、粘虫板、杀虫灯,果园科技含金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行无公害生产。该示范园认证为全球良好农业出口基地,获得了“平凉金果”GAP有机认证证书。
三是积聚社员闲置资金,创办股份合作社,为合作社发展鼓足后劲。合作社根据社员和当地果农储果难的实际情况,采取入股集资筹建气调库的办法,2010年筹集资金460万元,建成5孔年储存量3600吨;2011年第二次筹集资金200万元,新建5孔年储存量可达2700吨的优质气调库和2层4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为入社社员实行优惠政策,2010年储存一件苹果,入股会员收取2.8元费用,是社会上其它气调库储存费用的一半,仅此一项,每年给社员降低费用280万元,每斤苹果增值0.7元——1.00元,每户增值9000元—16000元,极大方便了社员,合作社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鼓足了发展后劲。
四是创建“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更好的在合作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合作社于2010年5月申请成立了党支部,由张昌盛担任党支部书记,吸纳了在果品生产、果园管理方面有技术,在果品销售方面有经验的31名农民党员入社,首次在乡推行了“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个党员种一亩试验田、一个党员树立一面旗帜”的号召,建立了“一对一”党员帮扶示范园和“一对多”帮扶示范户,2010年带领16户贫困果农脱贫致富,通过党员的指导带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统一农药、农资采购供应,降低投入成本。为了方便合作社成员和广大果农生产,合作社设立了专门的农资供应部,有效结合测土病虫害检测结果,为合作社成员和广大果农提供“放心药”、“高效肥”。并对入社社员提供价格优惠,供应价平均比市场价低10%,大大降低了社员的投资成本,2010年各社员户每亩节约施肥成本200元。
六是开展“农超对接”,确保果农持续增收。合作社积极组织党员和骨干社员利用农闲时期四处走访洽谈,分别与四川,天津,上海,重庆,新疆,广州等地大型超市、销售网点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协商签订了享受终端市场的协议,并以编号的形式逐户销售到各大市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