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合作社要闻
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就有了依靠——一位老农眼中的葡萄专业合作社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民网作者:柯静

  黄介夫,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镇长冲铺村一位72岁的普通农民,当谈到种葡萄的情况时是一脸喜悦。他从1988年起开始种葡萄,起初收入一般,但自从2007年加入村里葡萄专业合作社后,收入大幅提高了。去年老两口种的3.5亩葡萄产量1万多斤,大部分交给合作社销售,自己到城里卖了部分;总收入3.5万元,合作社还盈余返还了1200多元。同时,合作社统一购买肥料、纸袋等物品,节省成本2000多元。他说:有了合作社,我们增收致富就有了依靠,真要感谢党和政府指导我村发展合作社。
  一、农民种葡萄没有技术怎么办——合作社统一服务。黄介夫介绍,他开始种葡萄时由于不懂技术,1亩的产量只有500多斤。2002年村里组建了葡萄种植协会,从区里请来了技术员进行指导,产量逐步提高。2007年后,村里在葡萄协会的基础上组建了长冲铺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多次请来专家教授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去年,合作社请来了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葡萄种植专家李录华亲临到我村现场指导,教会了大家什么时候该下肥,下什么肥;什么时候该治虫、治病,怎么治;什么药可以用,什么药不可以用;什么时候该套袋;什么时候该剪枝,葡萄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技术都教会了大家。合作社还编发了技术指南,社员依样画葫芦就可以了,十分方便。有了技术,看到了效益,大家积极性也高了,黄介夫的葡萄面积由原来的几分地扩大到3.5亩,产量也从原来的500多斤/亩增加到现在3000斤/亩,增长了5倍多。
  二、生产资料购买难,价高质差怎么办——合作社统一订购。种植规模大了,可生产资料购买又遇到了难题。胡介夫介绍说,就拿葡萄生产套袋用纸袋为例,他的3.5亩葡萄就需要2万多个。合作社成立前,他自己去城里买,0.12元一个,要2400元,还耽误工时,花费各项费用,有时还买不到,质量也不好。合作社成立后,出资联办了个纸袋厂,以0.07元的出厂价销给农户,便宜了42%,还节省了工时和其他费用,质量有保障。购买肥料方面,合作社统一与厂家谈判,价格十分优惠。去年厂家还派来了技术员,为每个社员的葡萄地进行了测土配方化验,建立了土壤含量的档案,并有针对性的生产和配送了配方复合肥。科学施肥后,葡萄产量提高了20%,还提升了葡萄的品质。农药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后,质量有保障,价格也优惠了15%以上。
  三、产量多了,销不出去怎么办——合作社统一外销。据老黄介绍,早几年葡萄产量低,在郴州就可以销完。现在产量增加后,销售难度越来越大,比如他的1万多斤葡萄如果全部自己去郴州城区销,时间又集中在7-8月,平均每天要销售300多斤,多的要销售1000余斤,保鲜期又短,那根本没办法了,不仅价格会不断下跌,而且人手也不够。好在有了合作社统一组织外销,农户只需按合作社要求采摘装箱即可,黄介夫就交合作社销售了7000多斤,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费用,还保证了比较高的价格。同时,合作社还与城管部门联系,在中心城区指定区域挂合作社品牌标识销售葡萄,从而保证了合作社成员在郴州城区销售葡萄时有好的秩序、好的声誉、好的价格。
  据合作社理事长阳弟成介绍,全村418户农户,与黄介夫一样,都种了葡萄,种植面积有2400多亩,并且都加入了合作社。在生产上,去年,合作社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来现场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合理施肥,科学用药,葡萄质量、产量均创了历史新高,总产量达600多万斤;在销售上,合作社统一注册了“仙鹿”商标,统一印制包装,聘请了5个销售能手到广州、深圳、珠海、长沙等地去找市场,进超市,去年合作社统一销售了280余万斤,占全部产量的48%,实现销售收入900余万元。在管理上,合作社在市区农经部门指导下,按《合作社法》规定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了财务管理,经营有了显著成效,去年共实现盈余10.2万元,年底向社员返利6万余元。去年全村仅葡萄销售的总收入达2300余万元,平均每户达6万元,最高的农户有18.5万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