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7年间,贸易总额由302亿美元增加到781亿美元,增长155%,年均递增18.7%。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从进口额变化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基本在80亿-120亿美元之间波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快速增长。2002-2007年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124亿美元增加到411亿美元,增长231%,年均递增23.1%。
从出口额变化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基本在130亿-160亿美元之间波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也出现了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慢于进口额方面。2002-2007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由182亿美元增加到370亿美元,增长104%,年均递增14.9%。
产品结构变化。首先是进口产品结构变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进口农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粮食、植物油、棉花和畜产品为主转变为现在的食用油籽、植物油、畜产品和棉花为主。食用油籽进口增长最为迅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进口明显加快,其所占比重由90年代中期的1%增加到近几年的25%~30%,成为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进口的食用油籽主要是大豆,一方面是国内食用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世界主要榨油公司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设厂。
其次是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相对于进口方面,中国出口农产品结构变化要更大一些。特别是入世以后,蔬菜、水果等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品增长迅速,2007年园艺产品出口额已超过传统的水产品,跃居为第一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以上。水产品出口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长已经明显乏力,2007年下降为26%;粮食的出口很不稳定,所占比重只有三个年份超过10%,更多年份只有5%左右,其中主要是玉米出口。
地区结构变化。先是进口来源地变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进口农产品来源地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泰国、马宋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集中度变化呈“先降后升”的特点,入世后呈上升趋势,前十个进口来源地占中国农产品总进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72%增加到2007年的78%。美国一直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地,其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也呈“先降后升”的特点,基本维持在22%~29%之间。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一直在增加,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三国进口额占中国农产品,已经成为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再有出口去向地变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去向地主要是日本、香港、韩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与进口方面相比,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集中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前十个出口去向地的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81%减少到2007年的70%。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