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营管理
辽宁省辽中县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试点方案之三十九)
时间:2004-06-02 00:00:00来源:作者:

      一、基本情况 
辽中县为农业县,位于辽宁省中部,面积为1,645平方公里,5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2万),耕地面积130万亩。辽中县供销合作社系统有33个独立核算单位,在职职工628人,其中在岗176人。资产总额为625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954万元,固定资产1302万元,,年销售额7500万元。从1998年以来,对现有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实行全员补偿安置。二是改革了用人用工和工资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了股份合作制的新企业。法人代表一律竞聘上岗,副职、财会人员等由法人代表自行“组阁”。其报酬为“交足国家的,留足企业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为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二、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号文件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前提,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工业项目立社,为农服务兴社”,坚持改革、稳定、发展并重的原则,全力抓好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和为农服务三项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企业改革,健全现代化产权制度。力争一、二年内在职职工全部解除身份,终止劳动合同。卸掉人员包袱,组建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2、整合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连锁配送。大力兴办农资和日用工业品超市,不断创新经营业态,搞好一体化经营。年生产资料供应总值要占总量的85%,生活资料供应总值每年要递增5%以上。 
3、整合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强化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实行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力争3年内实现龙头企业+专业社+农户的新格局。计划2005年建龙头企业2个,年产值2000万元,2007年实现5个,年产值为1亿元。 
4、加强经纪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经纪人作用,占领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流通,通过经纪人的营销活动,年推销农产品由占全县农产品总量的60%逐步发展到80%。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一)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全面转换经营机制。一是继续抓好转制扫尾工作。积极抓好闲置资产转让变现,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年内对全系统126名离、退休遗属和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同时,加强同有关部门协调工作,争取在二年内对现有的600多名在职职工采取补偿安置和失业保险办法解除身份,彻底解决人员包袱。二是组建中心社,本着企业人财物不动的原则,采取股份制形式将现有21个基层社、店合并为5个中心社,2005年结束,并逐步向一县一社发展。三是抓骨干企业(县城公司),采取“抓大放小”,扶优扶强办法,重点扶持农资、棉麻、物回、烟花四大骨干企业,使之做大做强。四是组建企业集团,本着工业品联购分销,农产品分购联销的原则,以农资公司和老观坨供销社为龙头,组建化肥集团和农产品集团,扩大营销规模,提高市场有率。 
(二)加强联合与合作,稳步推进经营创新。要牢固树立为农服务兴社的观念,千方百计扩大联合与合作,积极稳妥的推进经营创新。在创新经营业态上采取靠强联大、依托中心店、组建物流中心等措施,不断进行摸索和实践。在组织形式上,要采取直销、加盟、自由连锁等方法,对现有网络进行整合、重组。具体是:一方面充分利用联营公司新建的1万多平方米封闭式贸易大厅,积极寻找贸易伙伴。通过省社牵线搭桥,与浙江义乌联合兴办辽宁省小商品批发市场。计划投资3000万元,2005年正式营业。现省有关部门已经立项,开始运作。另一方面把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到农村,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强大资本运作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尽快建立起高效、通畅、有序、智能的现代流通网络。为此,一是千方百计寻找合作伙伴,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兴办超市。计划2004年末在县城建立2处;2005年在茨于坨、冷子卜、满都户、于家房镇各建一处,其它乡镇普遍建立便利店、特色店、专卖店或小型超市。二是以农村专业大户为重点服务对象,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一体化经营。对于50亩以上的粮食、蔬菜、林果、油料等种植大户所需农用物资送货到户,服务到田。同时,加强与生产大户的联合与合作,力争在3年内建成蔬菜、葡萄生产基地各一处,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三)坚持工业项目立社,招商引资抓落实。要坚持工业立社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借助优惠政策和供销社闲置资产的结合点,围绕农业综合开发,通过资产入股,资产置换等多种形式,盘活资产,选准项目,积极兴办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1、做大做强白酒灌装项目,提高农副产品增加值。2004年计划生产洋河系列酒5万箱,产值1000万元。在搞好正常产销的同时,要抓紧同四川泸洲卢旭王酒厂、四川绵阳永乐春酒厂的合作,尽快达成合资办厂和来料加工协议,年内出成果、见实效,力争3-5年内实现年总产量4万吨以上,占全县总量的53%,营销总额实现8亿元以上。 
2、兴办鸡雏、仔猪繁育场,解决当地所需仔猪和鸡雏问题。我县每年需鸡雏2500万只,仔猪100万头,90%以上靠外进。为此, 我们拟充分利用满都户棉麻站5万平方米场地,3000平方米厂房,采取招商引资,合资合作,集资入股等有力形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兴办繁育场。计划投资4,000万元,年孵化鸡雏1,000万只,仔猪30万头,并不断扩大规模,力争3-5年内实现难雏、仔猪全部自给。 
3、抓好生物有机肥示范推广和合资办厂工作,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土肥站初步达成先示范推广后合资办厂协议,对方今年提供生物肥200吨,在全县21个乡镇示范推广,明年合资建厂。计划投资500万元,年产生物肥1万吨。对方出设备、商标、技术及部分资金,我方负责场地、厂房、人员和部分流动资金。双方分段投资,上半年建成,下半年投产。 
4、抓紧果菜速冻保鲜项目的落实。我县年产果菜50万吨左右,由于硬件上不去,农民增产不增收。经多方考察论证,拟与上海鲜绿真空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技术、设备、联合开发速冻保鲜项目。计划设资3000万元,3年内办成。此项目每年可创利税2000万元以上。 
(四)整合流通网络,推动行业协会建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把加强网络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开放办社”,跳出系统和行业圈子,整合社会网络、资本和人才资源,拓展其生存和发展空间,千方百计助农增收。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全县现有的28个经纪人协会分会、87个专业技术协会、13所庄稼医院、54个专业合作社和101个村级综合服务站进行全面整合,以产业化为龙头,将那些优秀经纪人吸纳到供销社来,逐步由经纪人“开路先锋”和“领军人物”统领供销社和专业社,搭建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为农服务平台,使之不断扩大营销规模,带领农民闯市场。二是狠抓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首先,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把协会办成经纪人的家。具体是建立三个中心。即:信息中心;拟投资100万元购进电脑,投景仪等先进设备,建立电教室,搞好硬件建设。与全国总社信息中心和国内、国际各大市场联网,传递信息,搞好服务。培训中心;以供销职校为依托,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编写教材,定期授课,做好培训、认证和晋档升级工作,提高经纪人素质。服务中心;在县政府统一协调下,充分利用县社办公楼由工商、公安、交通、国税、地税、卫生、质量监督,供销等职能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全心全意为经纪人搞好服务。通过培训提高,年末力争有2-3人登上营销额超亿元的“领军人物”台阶;8-10人成为营销额5000万元以上的“开路先锋”;20-25人进入营销额3000万元以上的“精英”行列。其次,充分发挥经纪人“两增(农产品增值,卖出品牌,增加知名度),“两引”(引进信息技术,引进资金人才)作用,巩固提高省内市场,扩大占领国内市场,开拓发展国际市场,促进营销规模不断扩大。年末营销额要实现25亿元,占农副产品总量的65%。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