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社监事会开展“新网工程”建设及民主监督工作专题调查活动的工作方案》的要求,茂名市社组织了各县(市、区)供销社及社情民意信息员对全市系统“新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新网工程”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茂名市供销社系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的原则,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平台,运用现代流通方式,“两连”并举,按经济区域建设配送中心,在乡村建设连锁店、农家店等终端网点,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7年底,全市系统拥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6783个,经营总额达40.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8.2%。主要特点是:一是农资和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发展快且占比重大,农资网点达3082个,日用消费品(包括烟花爆竹)网点达3034个,分别占全市经营网点总数的45.4%和44.7%。二是连锁经营网点快速增长,全市系统有连锁经营的企业13家,建立配送中心6个,有直营、加盟网点3700个,占全市经营网点总数的54.5%。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农产品经营网点占比重少,合计267个,仅占全市经营网点总数的3.9%。
(一)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初具规模
2005年初以来,茂名全市系统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通过建立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实行“龙头企业+直营店(加盟店)”的经营模式,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到2007年底,全市系统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2个,大型商场1家,在农村从事日用消费品经营活动的网点750个,2007年实现连锁配送额(直营店)8000多万元。一是市直明湖公司通过改建扩建原有大型商场,增强区域性影响力、带动力,再拓展镇村一级连锁网点,做大网络“文章”。目前该公司已建起配送中心仓库10000平方米,直营加盟连锁店595个。同时,各连锁店实行“五统一”管理,提高了连锁体系的运营效率,更好地发挥了规模优势,获取规模效益,保证各连锁店经营毛利率都能达到13%左右,保障各连锁店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2007年,该公司连锁直营店经营额近7000万元,占公司经营总额的12%,比2005年增长2.3倍。二是信宜市社新办惠民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采取“一网多用”的发展模式,低成本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该社已建起配送中心仓库3600平方米,连锁店155个。
(二)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基本覆盖全市,为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全市系统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这个平台,加快县域性农资配送骨干企业和连锁网络终端的发展,至2007年底,全市系统有农资连锁企业4家,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和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的县(区)级农资配送中心有4个,连锁配送网点1114个,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性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基本形成。如信宜供销社通过县社及基层社入股、职工参股的形式建立农资有限公司,将基层社的农资经营网点改造成为农资连锁店,采取“农资配送中心+直营店(加盟店)”的连锁经营模式,目前已建起的农资配送仓库4800平方米,农资连锁店268个,农资连锁网络区域内覆盖率达90%以上。高州市社以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了一个拥有3600平方米仓库的农资配送中心,发展农资连锁店519个。化州市社以化州市社农资供应中心为龙头实行“农资配送中心+农资专业社(综合服务社)”的连锁经营模式,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已建成5000平方米中心配送仓一个,农资连锁店186个。其他县区社如茂港和电白,依托市农资公司,利用其资金、货源、品牌优势,采取合作经营或品牌特约经销方式,共同发展地域性的农资经营业务。
全市在完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过程中,不断强化了为农服务功能。一是通过延长农资门店的营业时间、将化肥农药送到乡间回头销售等方式,方便农民购买。二是发挥供销社“庄稼医院”的作用,经常深入到乡间田头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选种育种等,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信宜市社成立农科技术推广股,购进一批土壤分析仪器,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培养技术人员,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进行,开展调查采样、土壤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地力评价、施肥指导、示范推广等工作。该社农科技术推广股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全市24个乡镇进行全面土壤取样测试,取样布点达10000多点,取得土壤样本2000多份,将结果按不同的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并按不同区域存入档案。
茂名市供销社系统通过构筑新型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确保了农资商品的质量,重塑了供销社的形象,也扩大了销售。2007年,全市社系统农资批发额5.3亿元,比上年增32.5%,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4亿元,比上年增14.58%,占全市市场份额的70%以上。
(三)烟花爆竹经营体系逐步完善
2003年以来,全市系统抓住国务院赋予供销社烟花爆竹归口经营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经营,采取“专营公司+基层社+零售网点”的连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烟花爆竹配送经营网络,确保了商品质量,防范了安全风险,确立了供销社在烟花爆竹经营中的骨干地位。全系统六县(市、区)均设有烟花爆竹批发公司,包括市直公司合计七个批发公司,共建起烟花爆竹储存仓库21000平方米,占全省供销社系统烟花爆竹储存仓库面积的五分之一强,有80-90%的基层社经营烟花爆竹业务。2007年销售总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5.89%,比2000年增长5.9倍,其中批发额557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占市场份额60%左右,零售额6300万元,比增4.15%。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20%上升到70%。
烟花爆竹连锁经营工作做得较好的县社有高州、化州和信宜。高州市社实行“五个统一,一个定向”的集中统一批发连锁配送的经营模式,即统一规格、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批发、统一配送、定向销售。按照各专卖店的进货计划和预付货款的额度配送烟花爆竹,既可以及早地将公司库存的烟花爆竹分散到各零售点储存,大大地减轻公司仓库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利用专卖店的资金来开展烟花爆竹批发业务,减轻公司经营资金的压力,收到较好的效果。化州市社烟花爆竹公司、信宜市社烟花爆竹公司借鉴高州市日杂公司的经验,实行集中统一批发连锁配送的烟花爆竹经营模式。
(四)农产品和再生资源业务逐步恢复,但经营网络尚未形成
1、农产品经营。农副产品放开经营后,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农副产品收购网点从1988年的195个减少到目前的38个,直接购销的农副产品也逐年下降,从1988年农采额1.8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3300万元。近两年来,通过调整经营思路,开展多种型式的农副产品经营,使该项业务得到逐步恢复。2006年和2007年,全市社系统农副产品经营额都超过1.6亿元,均比2005年有较大增长。一是直接购销农副产品。如明湖商场与蔬菜基地联合起来,利用明湖商场超市直接经营农副产品,2007年,明湖百货有限公司农副产品经营额达5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37.18%,占全市系统农副产品经营额的四成多,使连锁超市逐渐成为农副产品从农村进入城市销售的重要载体;二是代购代销农副产品。如信宜市供销社系统代购代销的香蕉、三华李、木薯干片等856万元。化州市新安综合服务合作社,通过联系北方客户,为当地农民推销香蕉6500多吨,销售额达1320万元;三是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如高州市供销社利用其农副产品加工厂开展农副产品加工,2007年加工的荔枝250吨,龙眼230吨,首乌573吨,金额达500万元。四是建设农贸市场,为农副产品提供交易平台。如高州市日杂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将位于高州市区东门路的公司闲置资产改造成为东门农贸市场,经营面积达9000平方米,年成交额3000多万元,为农副产品提供交易平台,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目前,化州市笪桥供销社正在筹建9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2002年以前,茂名市废旧物资由供销社、物资部门经营,供销社废旧物资经营网点671个,从2003年开始,化州、高州、信宜等市经贸部门将供销社的废旧物资委托代购点全部划归经贸部门直接管理,造成供销社的废旧物资经营网点大幅减少。近年来,全市各级供销社转变经营观念,在整合自有经营网点的基础上,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赋予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权,如电白社已于2006年6月,争取到政府下文批复将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归口县供销社经营管理;另一方面成立再生资源协会,将各类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个体经营者,纳入协会统一管理,以此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管理和加强废旧物资经营网点的建设,废旧物资经营额逐步回升。2007年,市供销社系统废旧物资回收公司6个,废旧物资回收网点267个,成立再生资源行业协会4个,废旧物资收购额比上年增2.11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年来,全市系统“新网工程”建设取得成绩显著,但在资金筹措、网点改造、资源开发、联合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农产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本没有形成网络,个别县区建立了骨干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仍然薄弱。个别县区这两项业务仍是空白。尤其是农副产品经营方面,虽然茂名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有广阔的市场和机遇;但仍有部分供销社认为经营风险大,难做易亏,经营业务发展不快。
(二)发展资金匾乏,投入不足。各地供销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在配送中心建设上,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适当扶持,但由于投资大,显得心有余力不足,配套资金未能及时到位。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网络建设快速推进的瓶颈。
(三)网络配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是集中配送比重偏低,部份加盟网点处在自主进货,管理松散的状态;管理水平仍较粗放,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物流配送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经营管理手段未能普及应用,高素质的现代管理人才缺乏。
(四)烟花爆竹经营面对压力和冲击加大。比如政策上存在的一个县多家批发公司、零售网点商品储存量标准偏低,以及私炮冲击等问题。
(五)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阻碍了加盟店的发展。尽管政府在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上出台了一些相关扶持政策,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落实,如加盟店牌匾与执照核准登记名称不相符问题、税收和工商管理问题、涉及连带责任问题等。
三、对加快“新网工程”建设的意见
(一)坚持把“新网工程”建设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一网五体系”发展步伐
1、通过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抓好农家店的建设,做大做实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两大优势网络。对农资经营方面还未形成配送能力的电白、茂南、茂港三个县(区)供销社,要借助茂名市农资有限公司的配送能力,对其农资经营网点进行农资商品配送,条件成熟要整合实现全市连锁配送。
2、不断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服务网络。针对目前市场经营网点管理等存在问题,各地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及职能部门理解、支持;要在不断加强仓储、运输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抓好健全批发企业安全经营管理制度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连锁配送制度。
3、培育龙头,重构农产品和再生资源经营网络。龙头企业是发展产业经济的“火车头”,要重构农产品和再生资源经营网络,首先要培育好龙头企业。各地要集中优势资源、集中专项发展资金,培育和扶持1-2个体制新、机制活、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和再生资源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其次要注重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抓好农副产品产区和集散地及主销区大中型农副产品市场建设与改造,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集贸交易市场。
再生资源业务要以粤府〔2006〕2号文的下发为契机,积极推广电白县政府将废旧物资归口供销社经营管理的经验,参照广州、东范、清远等市的做法,争取我市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废旧物资回收业务交给供销社经营。
(二)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市场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各地普遍缺乏具有现代营销管理经验和知识的人才。因此,各地供销社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增强人才意识,通过聚集现代营销人才谋求发展。一方面培养和引进企业高、中层管理人才,并加强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建立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练好内功,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