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现有耕地7.7万亩,其中粮食4.1万亩、林果2.5万亩、蔬菜1.1万亩。农业作为西集镇的主要产业,对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西集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组织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到2012年底,西集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其中:果品合作社33家、蔬菜合作社6家、养殖合作社17家、农机合作社3家,带动农户3500户。主要做法是:
一、以产业为依托,科学布局,规模发展
西集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镇“十二五”规划和“一带、双核、外环”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扩大樱桃种植规模,发挥樱桃品牌效应为突破口,重点在北运河、潮白河沿线和通香路等主要公路沿线组建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
在潮白河沿线组建蔬菜合作社,形成了面积1000亩、4公里长的特色蔬菜采摘带;在北运河沿线组建了10家果品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面积5000余亩、15公里长的樱桃采摘带和面积2800亩、8公里长的苹果、大桃果品采摘带;在通香路沿线组建了樱桃合作社,形成了面积2800亩、4公里长的樱桃采摘带;在宋郎路沿线以马坊樱桃合作社为主,形成面积500亩、2公里长的樱桃采摘带。四条观光采摘带在镇域内纵横交错,在生产上形成了规模种植,在布局上形成了点面结合。
二、部门协作,服务指导,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
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质量,是能否组织、引领社员增收致富的关键。为此,西集镇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进合作社建设:
(一)抓好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由西集镇经管站负责合作社组建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并指定1名辅导员具体指导。去年8月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对59家合作社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年检、税收政策、报税程序等内容的培训;多次聘请通州区经管站业务专家,对合作社理事长、业务主管、技术主管进行相关培训,提升了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重视实践指导,提高业务技能
果树种植规模大、品种多是西集镇合作社的一大特点。部分果农在果树管理上缺乏经验,导致果树产出效益低。针对这种情况,西集镇经管站、农办、林业站先后聘请农业部、市果树研究所、区果树协会的专家,开展了从讲堂到地头多种形式的培训,参加社员超过3000人次。经过专家的科学指导和现场示范,合作社果品质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升。
(三)规范运行机制,监督指导到位
为推进合作社的规范运营,2012年,西集镇政府投入数万元为59家合作社统一制做标牌,并对合作社的办公场所、活动记录、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对规范化建设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复审仍然不合格的取消其当年财政扶持、项目申报和镇政府扶持等资格。
三、成功开展“资金互助”试点工作
为加快推进西集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解决社员在生产管理中的资金困难,在4家合作社开展了“资金互助”试点工作,共筹得互助资金69万元,参与社员55户,争取扶持资金21万元。
通过精心指导和严格管理,西集镇59家合作社均规范运营,组织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如,供给店樱桃合作社,2012年,组织社员到门头沟参观学习,提高了社员的生产技能;为社员团购有机肥、纸箱等节约了生产资金;宣传、组织观光采摘,取得的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77%。目前,该合作社准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扩大樱桃种植面积,开发采摘-观光-休闲-餐饮-住宿等功能,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
下一步,西集镇将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扩大樱桃种植面积,条件成熟时组建樱桃联合社,加速推进樱桃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二是以王庄果林专业合作社等三家合作社为试点,在培育新品种、创新种植方式、开拓市场、带动农户等方面,探索规范的运行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西集镇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大力推行果品、蔬菜有机种植,力争在短时间内,将西集镇打造成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示范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