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3-09-16 00:17:30来源:作者:方同
为了全面了解高校毕业生参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年龄优势,促进陕西省宝鸡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深入有关专业合作社,就我市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既能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又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既能发挥大学生潜在优势,又能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人才匮乏问题。调查显示,2007年以前,我市大学生领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情况很少。自2008年我市正式选聘大学生入村任职工作以来,情况迅速改观。到目前为止,我市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学生23人,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6人,以大学生村官身份参与合作社的2人。当前我市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子承父业的方式。主要特点是父母是合作社领办人。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在协助父母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合作社的经营主体。如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的张春,在父母创业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逐步在专业合作社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而成为专业合作社的主导力量。二是回乡创业大学生参与合作社的方式。领办人是在外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成功后再带着多年打拼的资金积累和大学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回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如凤县睿利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另哲利,大专毕业后先到广东打工创业,积累一定资金后,回乡创业创办合作社。三是以大学生村官或普通员工身份参与合作社工作方式。主要特点,大学生既不领办,也不参股,只是以一般员工身份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从当前的情况看,这种形式是我市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主要模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合作社进行项目选择、技术服务、市场开拓、合作社制度建设和财务管理等。例如眉县齐峰富硒猕猴桃、眉县金色秦川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岐山县民俗专业合作社等。
二、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作用
调查表明,虽然我市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处于初发展阶段,参与的人数不多,但对推动大学生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却有着“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1、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特别需要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的学历都不高,在信息获取、市场开拓、合作社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走访中,几乎所有的合作社领办人都表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即便是大学生领办的合作社,也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眉县秦旺果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创办过程中,就深受人才缺乏的困扰。从当前情况看,尽管参与合作社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不多,但来势非常好,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中。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1816家,以每家专业合作社吸纳3名大学生计算,我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可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5448个,如果把这个平台搭建好,将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2、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找到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对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结构,促进合作社 发展壮大的智力支持作用异常明显。一是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引进。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是个以种植及销售樱桃为主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任理事长张春大学毕业后,从父亲手中接过合作社,充分利用知识优势,大胆采用高新技术,迅速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该社销售额也比往年翻倍,经济效益随之提高。二是规范了合作社的发展。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大部分领办人和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不高,对政策掌握程度较低,而大学生的参与,正好可以有效弥补这个缺陷。眉县齐峰富硒猕猴桃、陈仓区绿丰园蔬果专业合作社和眉县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了弥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大力发挥社内大学生的作用,借助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制订新的科学化运行方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规章,三个合作社均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是拓展了产品的销售渠道。眉县第五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网络知识优势,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搭建信息和网络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五省市,大大提高了产品销量。
3、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找到了持久动力。一是大学生参与合作社发展,能有效促进社员增收。由于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和能力优势,大学生参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能有效促进社员增收。二是大学生本身处于起步阶段,更加注重与农民间的利益联结,能有效实现共同增收。创业意识比较强烈,他们特别注意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有力地稳定农民的收入预期,确保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领办合作社的大学生一般都把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为终身事业来做,能有效实现持久增收。调查表明,不少大学生之所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将这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来追求。在我们调查的合作社中,眉县金地大樱桃合作社的张春、凤县睿利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另哲利、眉县第五村猕猴桃合作社的林军科,明确表示会将合作社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来追求。
三、制约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 。
调查显示,当前妨碍大学生顺利进入合作社创业就业的制约因素仍然不少,主要表现为“三缺”:
一是缺资金。大学生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群体,要想创业,资金问题肯定首当其冲。而我市每年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较少,政府扶持资金严重不够,与此同时,由于金融部门没有对合作社授信评等,有的甚至没有将合作社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大学生作为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社会基础等都不够,因此,以合作社名义贷款难度很大。
二是缺氛围。典型宣传严重不够。宣传工作的严重欠缺,导致大学生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氛围相当淡薄,即便是同为在合作社中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靠熟人联系。大部分参与合作社创业的大学生,在项目选择、技术突破、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和合作社机制建立等方面基本上只能靠自己摸索,很难找到学习的对象。
三是缺经验。尽管大学生有一定专业知识,但真正要创办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从学校直接到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其工作经验、创业经验的不足还是相当明显的。既便是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技术性问题,也有待加强指导。
四、推动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潜在优势,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1、切实强化资金扶持。加大对大学生创办合作社的扶持资金,并请金融部门专门就扶持大学生创办专业合作社工作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切实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2、切实构建激励机制。凡在领办、合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大学生,在参加公务员考试过程中适当予以加分。由组织部门选拔部分大学生到合作社工作,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同时,以农业部门为平台,设立奖励基金,对在合作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除给予个人一定数额的奖励外,还可将其领办、合办或参与的合作社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切实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3、切实抓好典型宣传。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的宣传。让在校大学生、待业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群体更多地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他们自觉地加入到合作社的发展当中来。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抓好对大学生领办合作社先进事迹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类传统媒体加大对大学生领办、合办、参与合作社工作的宣传力度,适当的时候,可以开展大学生创办合作社先进事迹进校园进社区、召开大学生创办合作社先进事迹报告会等,通过典型事迹来激发各类大学生群体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宣传一个,带动一方。
4、切实优化创业环境。要加大培训力度,把大学生领办、合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业培训纳入当地干部整体培训计划,协调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团委等部门,将参与合作社工作的大学生纳入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带头人、培训体系,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合作社工作当中去。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主要是要协调税收、国土等部门,对大学生参与合作社工作给与实际优惠。对大学生创办的合作社在注册登记、项目安排、补贴发放等方面给予适当优先。同时,多方面搭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工作平台,尽可能多地组织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参加各类农博会、产品交流会等,帮助他们获取市场信息,捕捉发展商机,促进合作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