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我市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发现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为上级制定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安排,我办专门成立调研小组,于8月12日-15日采取走访、座谈的形式开展了全面深入的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截至2013年6月30日,我市已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889家、成员180699户。全市889家农民合作社中,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参与发展的54家,占6.1%。其中高校毕业生担任理事长的9家(大学生村官担任理事长的8家),未担任理事长的高校毕业生参与的45家(未担任理事长的大学生村官参与的8家);涉及到的产业:种植业29家、畜牧水产养殖业18家,农机1家,植保等服务4家,其他行业(桑蚕)2家;所参与的合作社成员19043户,占10.5%,其中担任理事长的高校毕业生所在的合作社成员2996个(担任理事长的大学生村官所在的合作社成员2630个),未担任理事长的高校毕业生所在的合作社成员16047个(未担任理事长的大学生村官所在的合作社成员5383个);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高校毕业生9人(大学生村官8人),未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高校毕业生49人(大学生村官19人)。当前,这些合作社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
(一)大学生村官领办模式。合作社领办人主要是通过组织部门选聘来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在村里的工作实践,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都取得了当地村民的高度信任。他们利用村官的特殊身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动农民创办符合当地实际的各类农民合作社。如如皋市信德兔业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黄宏伯、如皋市朱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石海露、如皋市万鸣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吴娟等。
(二)子承父业领办模式。父亲本身是农村经营大户,大学生毕业后,在协助父亲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合作社的经营主体。如如皋市正建果蔬专业合作社费苹,在其父亲创业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逐步在合作社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成为合作社的主导力量。
(三)以员工身份参与模式。高校毕业生既不领办,也不参股,而是以一般员工身份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中去。当前,这种形式是我市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的最主要的模式,参与的58个高校毕业生中有45个是这种模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合作社进行市场开拓、技术服务、合作社财务管理及档案管理等。
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了党员、领办人带头示范。合作社的发展要有成效,首先就要鼓励合作社中的党员带头开拓市场,带头科研攻关,在急、难、险中冲锋在前,在生产经营中为社员作出榜样的同时,用党员户的示范效应带动社员户的快速跟进,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如皋市万富禽业专业合作社,秦海建是东陈镇万富社区的一名年轻的党员,以前是个体户,以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养殖为主。当时的大学生村官周杰同志到该社区后,鼓励他一同开展樱桃谷肉鸭养殖,一开始尝试着养殖了3000只,养殖成功后,动员村里其他9名党员也开始养殖,到目前该村党员就有40多名开展肉鸭的养殖。党员的示范引领深深启发了周杰,他想:“何不建立一个合作组织帮助农户进一步规避风险,提升能力,增加收入呢?”。鉴于此,2007年9月,如皋市万富禽业专业合作社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合作社成立后,建立了党支部,由党员引领带动并规范养殖,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农户”的富民模式。如皋市正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费苹毕业于新英格兰大学,他有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目光敏锐,思维超前,敢于开拓创新。2012年,他带头主动投资250万元建设设施果蔬生产基地,通过建设高标准钢架大棚生产基地,形成了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的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体系,带动当地农户种植高效优质果蔬,一年下来,组织销售各类果蔬4100吨、1681万元,实现利润223万元,社员二次分配140.63万元。到目前为止,合作社累计发展社员367户,带动农户380多户,基地面积360多亩。费苹此举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捷径,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路作用。
(二)促进了社员脱贫增收。鉴于高校毕业生的知识优势和能力优势,所参与的农民合作社能有效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如皋市信德兔业专业合作社,由大学生村官黄宏伯领办,从事獭兔的养殖、销售,并为社员提供种兔培育、养殖技术辅导、兔药及兔饲料的供应等产前、产中、产后等一条龙服务。2012年合作社销售商品兔38万多只,销售收入2480多万元,农民收入增加1140多万元。目前,该合作社月平均购销商品獭兔3万多只,预计2013年可实现销售44万只商品兔,农民收入增加1320多万元,人平增收3500元以上,实现脱贫。合作社的良好运营辐射到周边镇、海安县及如东县50多户养殖户,人平增收2000多元。如皋市万富禽业专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周杰参与合作社工作后,倡导开展樱桃谷肉鸭养殖,目前,该合作社带动了160多户农户从事此类肉鸭养殖,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苗种供应、统一饲料采购、统一消毒防疫、统一回收屠宰的“五统一”,引领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获得颇丰的收益。2012年,社员中收益最多的达10多万元,最少的2万多元,社员增加收入600多万元。社员吴景圣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干部,退休在家,75岁,老夫妻两人在家养殖肉鸭,一批5000只,一年五批,不到一年增加收入6万多元。
(三)加快了普通技术的推广。如皋市丁香葡萄专业合作社高亚军,大学毕业后一直种植葡萄,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紧紧围绕葡萄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上做文章,到葡萄园现场给当地村民讲课,发放葡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宣传单,推广葡萄套袋技术,全面提高了社员的葡萄栽培技术,该社葡萄种植面积380亩,年产量200吨、销售额312万元、利润90.5万元,社员人均收入7572元,目前拥有社员410户,带动周边农户150多户共同致富。
(四)规范了合作社的发展。我市农民合作社大部分领办人和社员文化水平不高,对政策掌握程度有限,大学生的参与,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如皋市雨丰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了弥补合作社管理欠规范的不足,近年来,大力发挥社内大学生的作用,借助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完善财务和档案管理制度,成为2012年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二、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加快农民合作社快速有序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市相继出台了皋办〔2009〕26号、皋组发〔2011〕204号、皋组发〔2012〕8号、皋组发〔2012〕79等文件,大力引导、支持、激励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农民合作社建设,积极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兼任镇(区)、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协助合作社搞好内部管理。是党员的可以兼任合作社的党组织负责人,共青团员可以兼任合作社的行政负责人或助理,促进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逐步培养建立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创业的团队。建立创业激励机制,把创业情况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先、提拔的重要依据,对创业项目规模大、经济效益高、示范效应好的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立足大学生村官为农服务信息站(室)这一全新平台,依托网上村村通、农宝网等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整合本村农业特色产业资源,重点在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中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建立营销网站,免费开网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才缺乏。农民合作社人才问题凸现“四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带头人少。人才短缺现在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块“短板”。且目前多数合作社经营状况不佳,举步维艰,没有实力吸引人才,致使在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方面的能力极其有限,影响了合作社整体功能的发挥。绝大多数大学生不愿参与到农民合作社发展中来。普遍认为:第一,在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吃不消;第二,最主要的还是薪水问题。给多了合作社承担不起,给少了不愿意来。这成为合作社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一大难题。如我市889家农民合作社,大中院校毕业生参与的仅54家、58人。
(二)资金缺乏。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但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瓶颈要素。目前合作社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押或不被金融机构认可,难贷到款,造成高校毕业生参与的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合作社也无法做大做强。目前虽有试点,但这个优惠政策还没能普惠。
(三)深加工缺乏。我市农民合作社主要从事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这是一个弱势产业,承担着人力不可抗拒的风险性大,如今年3月初爆发的高致病性新型禽流感H7N9,导致禽业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谷。因此合作社要不断良好发展下去,就要通过产品深加工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致富。但农民合作社的工商登记经营许可范围只涉及生产、销售,没有深加工,导致合作社在产品深加工、扩大品牌效应等方面受到限制,这是合作社目前要发展壮大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难题。
(四)动力缺乏。当前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高校毕业生中,发展得比较快的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但最缺乏动力又是这部分人。据了解,在我市组织部门选聘时,给大学生村官首先是一聘三年,三年中给了六条出路:考公务员、考研、考进事业单位、进镇领导班子、进村支两委班子、自主创业。如果不行,再聘三年。六年之后还不行,怎么办?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我市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尤其对参与合作社工作,由于自身去留不定,基本上都是应付了事,动力明显不够。
四、对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民合作社工作的考虑和对策建
(一)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政府要出台一些激励性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民合作社工作,为合作社的壮大发展输入新的血液。如大学生村官,向下可以与合作社和农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生经营状况和需求,向上可以反映、联系、解决,起了一个联系政府、市场和合作社的桥梁作用。对这部分人,在农民合作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一律予以提拔重要,进镇领导班子;不是村官的,优先考虑进村支两委班子,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考进事业单位过程中适当给予加分。通过一些激励性的政策措施,让他们在合作社工作中感到充实,感到合作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得以发挥自身综合能力的平台,从而实现高校毕业生、合作社与农民三方共赢。同时,多方面搭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工作平台,尽可能组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帮助他们获取市场信息,抓住发展商机,促进合作社发展。
(二)建议强化资金扶持。各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要把对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如金融信贷、税收优惠等真正落实到位。对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规模大、效益好的,国家、省财政安排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项目资金给予优先支持;我市虽也有资金支持,但只是杯水车薪,建议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来支助特别是大学生村官领办的合作社。金融部门要专门开发出相对应的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切实解决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从而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三)建议放宽经营范围。工商部门要适当放宽农民合作社的经营许可范围,根据我市合作社从事主导行业的实际,在农产品深加工这一块适当放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渠道增收入,让合作社得益、让农民得益,实现双赢。
(四)建议抓好典型宣传。一方面加强农民合作社本身的宣传。让高校毕业生更多地了解农民合作社在当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吸引他们自觉地加入到农民合作社中来。另一方面注意抓好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先进事迹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事迹来激发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宣传一个,带动一方。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