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营管理
山西省永济市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时间:2013-11-28 00:13:57来源:作者:方同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永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加快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提前完成了运城市农经管理中心下达的各项指标,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规范化发展的指导,并加快了土地流转建设,把闲置的土地不断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集中,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后劲。现将我市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主要措施、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2013年新发展农民114家,合作社总数达770家,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加工、土布等产业,合作社入社户数为9672户,占总农户数11.4%,带动非成员农户数38688户,成员出资总额81761.285万元。村级合作社覆盖率达到100%。其中,资金互助社4家;农员农户数235户,内部互助金额108万元。土地流转合作社数量58家,流转土地面积26700万亩;联合社在工商部门登记3家;大学生村官参与的合作社4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合作社14家。有注册商标28家,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4家,其中惠
畅棉花专业合作社、金利小麦专业合作社在太原建立直营店,老冯家蔬菜合作社系列产品在太原建立了代理商,东伍姓蔬菜合作社在永济七大小区建立了德为鲜平价超市,张营米醋专业合作社、田营红薯专业合作社在运城、永济建立了直销店。
二、具体工作做法
1、加大调研力度,促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运城市农经管理中心安排部署,我们对我市100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并对2009—2012年“三级”示范社现在发展情况进行了大检查。通过调研和检查,及时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及指导合作社如何规范发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了解政策,把握发展方向,走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
2、抓好示范社建设,促规模化经营
根据山西省农业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358”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晋农经发[2010]5号)》和运城市农经管理中心关于开展2013年度部、省、市、县四级示范社摸底评选申报工作的通知(运农经发[2013]12号)文件精神,我们精心组织,通过乡镇(办)推荐,中心按条件严格把关,认真审查,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全面发动,逐级筛选,积极开展了部、省、市、县四级示范社申报筛选工作,获得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7家,通过示范社带动,促进我市合作社整体规范建设。
3、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对获省、市、县级示范社,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今年共申报省级项目7家,争取扶持资金25万元,已全部下拨到项目合作社;申报市级合作社项目6家,今年在永济市政府领导的关怀下,永济市农经管理中心和永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永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相互协调、共同组织,以永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牵头,以红头文件形式发文永农信发[2013]127号,“构建三社联动,助推三农致富”的实施方案,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专业合作社进行评级授信,今年共向信用好的合作社发放贷款637万元,对三家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授信280万,随用随贷,极大地推进我市规模化合作社发展后劲,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4、开展项目资金验收
为确保合作社项目资金全部纳入专项管理,避免出现截留、挪用合作社项目资金,我农经中心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对合作社2013年省、市级项目资金进行了严格检查验收,对于未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规范帐簿收据的,责令限期整改,确保专项资金纳入合作社帐内管理,
大多数做到专款专用。
三、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一是内部运行不规范。有些合作社办社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扶持资金而出现了一些“空壳社”;有些合作社虽然在工商部门登记,但在实际活动中没有开展工作;大部分合作社股金设置不合理,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流于形式,有组织无作用,有章程无活动,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是人员素质较低。全县合作社参与者基本是农民,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而合作社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服务层次较低。多数合作社基本停留在种苗提供、农资供应,由于合作社自身经济困难,难以在技术等领域聘请高素质管理人才和农业专家。
四是政策扶持不大。合作社发展资金严重要缺乏,贷款难、担保难,省、市、县各级项目资金有限,严重影响了合作社规模化发展,运行不好的合作社停滞不前,好的合作社无法继续壮大。
五是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影响成员积极性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一般企业最大区别是产权安排和分配制度,一些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运行,“三会”制度流于形式,
分配制度不够完善,与社员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特征,大部分合作社没有盈余。
四、2014年工作计划及措施
1、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要加大对合作社理事长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合作社互相交流及外出考察,引导合作社负责人更新观念,理清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一批会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合作社理事长,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
2、提标扩面,规范发展
一是“提标”,着力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在财务管理上,指导合作社规范建帐,加强核算。在经营管理上,要大力倡导发展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安全化理念,指导、协助合作社办好“三品”的认证和产品品牌。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展销活动,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增收效益,引导合作社之间各种形式的联合协作,鼓励合作社通过合作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扩面”,提高合作社的入社率,扩大合作社的带动面,通过强化合作社服务效能,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是“搞活”,鼓励多主体积极参与兴办合作社。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创办或参与合作社建设。引
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贮运大户、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等各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牵头兴办合作社。
3、加大扶持,优化服务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扩大示范效应。要加强对示范社建设的扶持,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服务;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试点,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融资渠道,缓解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资金瓶颈。
4、积极开展“农超对接”
积极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类产品交易会、农展会、网上促销活动,引导合作社与超市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大力开展“农超”、“农校”、“农企”对接活动,增加农民收入。
虽然我市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制定规划探索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好办法,将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快。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