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万村千乡 -> 工程动态
乳业“审计风暴”后 乳企面临二次洗牌
时间:2015-08-13 00:57:42来源:作者:易欣
记者称,上述6家都是在婴幼儿乳粉专项抽检检出不合格的企业。审计中不仅发现乳企的问题,也发现基层食药监管体制改革不到位的一些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婴幼儿乳企的食品安全审计将在未来常态化,配合愈加严格的抽检制度,国内乳企正迎来一场强劲的审计风暴。

  审计:中小乳企再成问题重灾区

  在首次的婴幼儿配方乳企食品安全审计中,6家乳企被审计出了不少问题。其中黑龙江有农垦多元乳业、辰鹰乳业、红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肇州县摇篮乳业4家企业上榜,是问题乳企最多的省份。

  通告中显示,每家企业都有五、六个大问题,其中陕西优利士乳业存在维生素A、维生素E、三聚氰胺检验能力不足河南金源乳业标示使用某进口品牌全脂奶粉,实为用不同品牌产品代替,且没对原辅料批批检验,工艺参数也不严格黑龙江红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不能满足维生素、矿物质等辅料的精确称量要求

  这些细节问题,都是食品安全审计工作组在具体审计中发现的。而这6家乳企,也均为此前在专项监督抽检检出不合格产品的企业。

  对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回复新京报记者称,食品安全审计中发现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许可条件要求组织生产,不能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特别在营养强化剂等辅料采购、使用方面存在问题。

  而梳理食药监总局今年5月、6月、8月公布的三次婴幼儿乳粉抽检结果,可以发现,不合格奶粉多来自中小乳企,且营养素虚标问题严重,与此次审计结果相似。比如8月4日最新的42批次不合格奶粉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有11批次,营养素虚标的则多达31个批次。

  监管:动真格遭企业吐槽

  据陕西优利士乳业相关负责人回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食品安全审计组是在今年5月到厂检查的,人都到大门口了才打电话,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目前公司已停产整顿,对销售影响很大,后期改造需要投入,资金紧张,但不改好肯定不让营业,审计组还要来检查。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食药监总局对乳企一严到底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在一些涉事乳企眼里,政府的严格监管却变成了矫枉过正。一位区域中小乳粉企业负责人就对媒体吐槽抱怨:有点矫枉过正了,有些营养元素指标其实差不了多少,根本称不上质量问题,更不会上升到安全问题。

  黑龙江农垦多元乳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则认为,二季度检查了,只是在三季度才曝光。审查对小企业很不利,销量本身就不大,曝光后销量更少了,其实大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是政府手伸得太长,还是企业弱不禁风?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奶粉营养素虚标就是一种欺诈,尤其是二次上榜的企业,应纳入醒目的黑名单。

  对最严审计和抽查,宋亮说,虽然小乳企问题频发,但也有合格的小企业经受住了严格考验。几次抽检都发现了问题,食药监总局可能察觉到当初在给这些企业更换许可证时存在疏漏。

  国家食药监总局则称,将进一步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审计,加大对企业的审计力度,并总结经验,形成监管制度。

  洗牌:问题乳企面临二次大考

  2013年,国家对婴幼儿乳企重新颁发生产许可证,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升级、资金投入等,拿到了许可证,也有一些企业被扫地出门。

  许多中小乳企把换证视为一项企业荣誉。新京报记者查看此次被审计的乳企,河南金元乳业在官网首页郑重打出河南省唯一一家获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企业陕西优利士乳业也在2014年5月发布新闻,热烈庆祝通过许可审核。

  当时为拿到许可证,河南金元乳业逐项整改,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并在2013年获得由工信部认证体系颁发的《诚信体系证书》。然而在这次食药监总局的审计中,金元乳业得到六大项严重警告:现场状况严重不符合生产许可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重不落实、检验能力严重不足、不合格产品处置不彻底、生产经营记录不完整、伪造产品配料与喷雾干燥记录。

  事实上,2013年12月食药监总局在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中,对乳企的质量管理、原辅材料质量控制、配方、追溯、研发等都做了严格要求。

  乳业专家宋亮说,在严格审查下,管理松散的企业很容易被查出来。伴随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未来审查将更严,中小乳企要做好心理准备。

  针对上述诸多问题,食药监总局已责令审计出问题企业全面停产整改,不达到要求,不得复产。

  ■ 背后

  地方与中央博弈在继续

  新京报记者还发现,陕西、黑龙江是问题奶粉的聚集区。此次抽检陕西省的乳企查出29个批次,占42个不合格批次的近七成。黑龙江省有11个批次产品被点名。而进行食品安全审计的6家企业中,陕西有1家,黑龙江占4家。

  这已经不是陕西、黑龙江乳企第一次大规模上榜了。今年5月,食药监总局通报48批次乳粉中,黑龙江也有11家企业,其中6家被停产整改陕西则有6家企业。

  宋亮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陕西、黑龙江乳企出问题较多,其实他们是去年抽检的漏网之鱼。这体现了政府取缔落后产能与地方保护之间的矛盾,地方为发展奶业经济,存在与中央政策博弈的现象。博弈的结果就是许多不合格企业拿到了许可证,确实存在一些隐患。

  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向新京报记者指出,通过审计,发现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不到位的一些问题。基层监管普遍存在监管能力不强、业务知识不足、检查企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将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