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CPI涨幅减弱带来的新问题
时间:2009-10-30 12:00:0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尤丁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的CPI数据,显示全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有所减弱,虽然同比上涨仍达7.7%,但是与上月相比,消费价格水平已下降了0.4%。而造成这一良好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食品价格水平环比下降了1.3%。在5月份,与上月相比,鲜菜价格下降了15.7%,粮价保持平稳,肉蛋价格略有上升。由此可见,农业生产的良好态势已开始有效抑制食品价格水平的上升,成为当前遏制通货膨胀风验的重要手段。

  但是,导致消费价格水平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这个意义上看,防范通货膨胀风险所面临的市场压力仍是很大的,并未因农产品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得以从根本上缓解。从5月份的情况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家庭设备用品、医药、车用燃料、水、电、建房的价格均在上升,不含食品在内的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9.8%。显然,不能将这些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价格上升简单地归因于食品价格上升的带动,因为食品价格上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很有限,而工资支出在工业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有关研究表明,在包括节能减排、增税、加息、工资、专利费用、土地资本化等影响企业利润的各生产要素中,工资只是一小部分。由此,对于在居民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只能从其自身的生产过程、市场条件中寻找原因。

  虽然日用消费品的价格上升不能由食品价格上涨来解释,但是,5月份的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仍达到了19.9%,位居各项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首位。于是,很容易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即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构成通货膨胀风险的主要因素。但是,这种看法与现实的市场形势是不相吻合的。商务部的统计表明,以菜价下跌为主,36座大中城市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已连续下降了8个星期。如此剧烈的价格下降,势必使生产者的收益水平迅速下降至最低点。随着天气转热,蔬菜大量上市,货架保存时间则大为缩短,从而蔬菜市场的供大于求无可避免,价格上涨压力已不复存在。

  从粮价来看,由于小麦丰收在望,国内外的小麦价格正在普遍下跌。在国内市场上,许多地区的小麦市场价格已接近国家确定的最低保护价。在美国的小麦现货市场上,5月份的小麦价格为329美元/吨,比上月下降9.37%。美国农业部预测,全世界小麦产量将比上年增长8%,大米、油籽产量也将有显著增长。这样,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紧张状况将有很大改善。从这些市场变化的迹象来看,自去年以来国际性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正在扭转。当然,这并不表明农产品价格会回落到去年的价格低谷,然而,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市场条件下,寄望于农产品价格重归旧位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在农业成本上升和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作用下,即使农产品价格显著高出去年同期水平,但是,农业收益却不仅不会产生相应幅度的增加,而且正面临下降,这也就是许多农民囤粮惜售的原因所在。一旦生产收益下降,那么,即使眼前的产品价格会因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而暂时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收益水平下降导致的生产水平下降终将再度造成新的供求失衡,迫使价格上升。由此而观之,在5月份的CPI数据中,虽然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仍居首位,但是,从生产者的角度看,不足20%的同比涨幅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必要性。当前的问题已不在于平抑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是稳定农产品价格以保持农业生产收益,从而为持久的农产品价格稳定创造坚实的生产供应基础。

  这样,在农业成本上升、效益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下降的空间已很有限。由此,要抑制CPI的上涨,重点已不宜放在农产品价格上,而应转向众多工业消费制品价格上涨幅度的控制。而导致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的因素是极其广泛的,这也正是当前抑制通货膨胀风险的难点所在。目前,在能源产品价格上涨态势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鼓励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投资增长,将有助于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抑制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而要刺激企业投资,总是要以企业效益预期的增长为主要手段。

  总之,虽然CPI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下有所下降,但是,CPI仍维持高位这一事实表明,推动CPI上涨的因素是广泛而复杂的,仍有待社会上下的持久努力。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