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刘春权
时间:2009-10-30 12:03:3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今年50岁的刘春权是土生土长的北四平乡冯家村三道岗居民组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他还是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的时候,就不甘心过土里刨食的穷日子,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起时,他就凭借敏锐的目光和过去在生产队里学习掌握的种植技术,率先发展起林下种植人参、细辛等中药材,几年下来,他很快就成为村民们羡慕的“万元户”。

  富裕后的刘春权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无私传授技术,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发展资金,在他的带动下全村90%的村民靠发展中药材走上了致富道路,三道岗村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生产专业村。在众人推选下,1991年刘春权被选为三道岗村主任,1993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2003年,三道岗村和冯家村、幸福村合并为冯家村,在并村后的村“双委”班子换届选举中,出色的工作业绩和倍受群众信任的刘春权,被选举为冯家村党支部书记,由过去管理300人的小村到管理1500多人的大村,村支书刘春权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刘春权知道只有带领和带动全村百姓尽早富裕起来才能不辜负广大群众的信任,为此,他多方奔走,搞调研、跑项目、要资金,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生产项目,最终得出了“耕地保饭吃,山上建银行”的发展思路,依托本村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中药材生产。为了让群众掌握技术和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刘春权自费购买了电脑和大量技术书籍,还亲自带领村里的技术骨干到丹东、本溪等地考察学习,聘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给村民进行科技培训。经过不懈的努力,到2006年末,冯家村的中药材种植已经颇具规模,林下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户均9.8亩。随着中药材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刘春权又组织专业大户建起了中药材加工厂,并在外地有了自己的销售市场,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生产格局。另外,刘春权还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了养羊、养牛等养殖业。目前,全村共发展中药材1500亩,去年全村中药材总收入1164万元;全村舍饲圈养绒山羊2000只,黄牛200头,80%以上的村民都有了固定的致富项目,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4008元。

  刘春权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经过多方考察,他把目光瞄准了目前风靡国际市场的保健品蓝莓,为了不让村民承担风险,他自已投资10万元搞了4年的实验,与大连大学联合成功选育出适应在当地发展的11种蓝莓品种。目前,已经在全村推广种植了200多亩,这一项目前景十分看好,由于蓝莓经济和食用价值高,一些美国、韩国、日本客商在密切关注这一产业的发展。刘春权有决心在三年内把蓝莓产业做大,让它成为东部山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了,农民富裕了,腰包也鼓起来了,刘春权开始谋划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几年来,在他的带领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修建了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修建了1200平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实现了村9000平米的巷道硬化;新修了护村河堤,家家户户套上整齐美观的院墙。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全村407户村民都用上了节能吊炕,村里还成立了卫生队、绿化队、治安联防队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和治安防护。如今的冯家村,一趟趟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整齐划一,黑色路面纵贯全村,家家户户看上了有线电视,喝上了自来水。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夜晚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扭秧歌,唱二人转,一片欢歌笑语。群众由衷地说,没有刘书记就没有今天的冯家村幸福生活呀!

  曾几何时,为了冯家村修桥修路,刘春权日夜守在施工现场,熬红了双眼,累瘦了身体。为了节省村里开支,外出开会办事从来都是用自家车,他的报销单上从没有补助、饭费、车费,每年为村里节约开支近万元。他把村里的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细心照顾。他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拿出自己的存折和房照为他们抵押贷款发展生产。为了全村的发展,刘春权日夜操劳、废寝忘食,昔日的东北硬汉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在一次向上争取项目的途中心脏病突发,幸亏随行人员及时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百姓流着热泪说:“刘书记为了我们,你也要保重身体,冯家村的老百姓不能没有你呀!”

  刘春权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和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怀不仅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他曾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致富带头人、连续两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刘春权这位朴实的农村基层干部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回报了这片深情的土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