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针,对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影响深刻。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内涵主要是,一是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是要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使国民收入和社会资源的分配适度向“三农”倾斜,“多予、少取、放活”,重在多予,改革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还要调动包括城市、农村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性,组织城市有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能靠一时或短期对农村的帮扶,必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使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创新“三农”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坚持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的原则,不断提高政府的农业投入水平。我国“三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10%,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逐步探索建立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筹补结合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以适宜的形式投资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投入管理,提高支农资金效率。总结支农资金整合试点的经验,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加强支农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突出财政支持重点,巩固、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鉴于我国农户数量巨大、经营规模狭小、地块分散、每个农户种植种类繁多且调整频繁的特点,应将分项补贴简化为综合补贴,并采取普惠制的脱钩支付方式进行补贴。综合运用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等粮食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保持粮食价格稳中有升,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现象,提高农民种粮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权利,使农民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依法加强土地承包与流转规范管理,通过土地流转最终形成以半耕半工农户和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为主体的理想生产格局。
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充分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基本权利。当务之急是冻结新增宅基地审批,坚决框死村界,严格控制村庄建设外延态势,从长远来看,要通过促进闲置农宅在原集体经济内部的流转,逐步消化空心村问题,并实现宅基地动态供求平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现在有些地方,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有所抬头,农民负担出现反弹。为根治这些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农村综合改革推向前进。一方面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构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以加强农业公共技术服务为目标,强化公益性职能。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尽快把中央近年来的支农、惠农、强农、护农政策、各项补贴措施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