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1106.3万亩小麦已进入孕穗抽穗期,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爆发流行盛期。全市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把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开展专业化综合防控作为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中心任务,组织广大干群迅速掀起小麦病虫害防控高潮。止4月19日,全市小麦病虫草害累计发生面积2265万亩次,防治1523万亩次,占67.2%。小麦条锈病处于零星发生阶段或点片发生期,4月5日在唐河县黑龙镇王楼村始见病叶,目前已发展到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唐河、宛城等6个县市区,其中淅川、内乡、邓州等地已出现多个发病中心。全市条锈病发生面积11万亩,已防治13万亩。吸浆虫土壤存量大, 部分田块每小方虫量高达37头,超出防治指标10余倍,当前已进入化蛹和出土羽化盛期,重发势头明显,田间防治也进入最后关口。麦蜘蛛进入盛发末期,蚜虫在一些麦田发生比较严重,重发田块百株虫量5000余头,远远超过防治指标。
南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是全国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远距离迁飞性害虫的桥梁地带,是小麦条锈病由长江流域麦区向黄淮海麦区发展的关口,是全国阻击小麦条锈病发展蔓延的重点地区。做好以条锈病、吸浆虫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对于确保我市粮食生产安全,乃至整个黄淮海麦区粮食生产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防治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病虫害防控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3月5日市政府在内乡召开了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4月16日召开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4月18日召开了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现场会,对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作为麦田中后期管理的重中之重,确保4月底-5月初全市所有麦田“一喷三防”一遍,把病虫害控制在初发阶段。3月29日市农业局下发《关于加强麦田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4月16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小麦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4月19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小麦条锈病查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以条锈病、吸浆虫为主的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唐河、邓州、新野、社旗等地也都召开专题会议,采取强力措施,推动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对于条锈病,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要求, 全市设立116个基层测报点,实行定点监测和系统普查相结合,开展监测预报。市县植保部门从3月15日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严密监控病虫发展动态,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特别是对山区、库区、低洼地区、稻麦两熟区、沿河两岸、重发区等麦区,实行重点监控,3天一次定点调查,7天一次全面普查。实行首次发现条锈病奖励制度,对今年首次发现条锈病的唐河县测报员程相春奖励1000元,第二个发现条锈病的淅川县测报员郭淮建奖励500元。
三是快速反应,科学防控。按照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的原则, 以条锈病、吸浆虫防控为重点,实行重点防控与普遍防控相结合、专业防控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立足早期控制, 全市组织450个机防专业队,对已查到发病中心和零星病叶的地方,立即组织应急防治专业队进行扑灭,并对周边麦田喷药保护,控制蔓延;对尚未见病的地方,严密监测条锈病发展动态,一旦见病,立即封锁控制,把条锈病控制在初发阶段。在加强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监测防控工作的同时,搞好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麦蜘蛛、麦蚜等其它麦田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全面控制危害。
四是强化服务,扎实推进。参与“千人包千村”行动的技术人员全部深入所包村组农户,查苗情、查病虫,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帮助群众开展防控。全市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12316、12582声讯语音平台等手段,宣传发布防控技术措施。入春以来,市县两级发布病虫预报和防治警报122期次,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预报和防治技术233期次。在南阳电视台新闻频道及乡村纪行栏目播发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防治技术专题节目21期。全市及早储备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等杀虫杀螨剂450吨,三唑酮、烯唑醇等杀菌剂300吨,准备手动喷雾器160万台,机动弥雾机、烟雾机5万台。市植保站储备杀菌剂5吨、杀虫剂4吨、机动弥雾机100台,有力推动防控工作开展。
目前,全市已进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加之近段以来气象条件适宜,小麦病虫害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病虫害防控作为当前麦田管理的重点工作,组织广大干群开展“一喷三防”,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坚决打赢小麦病虫害防控攻坚战,为夺取夏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总产120亿斤目标打好基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