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武汉:以市场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时间:2013-11-01 00:00:00来源:作者: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什么?国家最担心农地“非农非粮化”,农民最怕利益受侵害,受让方最怕经营权得不到保障。为了让国家、农民、受让方心里都托底,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在防范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确保农民权益、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承包地私下流转遗患无穷

  随着各地农村土地私下流转的规模扩大,由土地引发的纠纷和社会矛盾频发。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操作随意性很大,主要依据就是双方口头的“君子协定”,既没有书面正式合同,更不到村委会备案和有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或者,即使“办了手续”,双方的权利、义务也不明确,有时还会出现流出、流入双方分别持有土地使用证、承包合同和承包费缴纳凭据等怪现象。不少土地在几年内相继在多人间进行私下流转,涉及面广,村组或地方政府处理纠纷难度加大。类似纠纷一旦处理失当,还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引发打架斗殴等群体事件。

  记者了解到,在农村大量土地私下流转的同时,许多高效规模化农业项目却因找不到可以成片流转的土地承载而难以落地,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步伐,遏制了农业领域的投资。

  规范农村土地市场

  8月16日,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大厅内,硕大的电子屏幕上循环滚动着新洲区仓埠街丛林村98亩“四荒地”使用权转让、新洲区双柳街吊尾村张书柏41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等5宗地块挂牌信息公告。

  一直以来,土地流转途径比较传统,以亲友介绍、村集体协商、双方直接洽谈方式居多,市场化程度不够。为推动农村产权有序流转交易,激发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2009年4月,武汉继成都之后成立了全国第二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等十大类产权交易。迄今已办理1470宗农村产权交易,其中土地经营权流转占85%以上,交易额近90亿元,惠及16万农户。

  据农交所副总经理桂玲介绍,经管部门对土地流转进行前置审批后,农交所便可以进行信息发布,组织签约,并为受让方颁发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受让方凭此鉴证书可申报财政扶持资金和申请抵押融资。

  农交所不仅整合了资源,规范了程序,更好地保障交易双方利益,而且通过发布信息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使出让方在竞价中受益。农交所还定期统计发布武汉市及部分远城区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价格,使农村土地交易价格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武汉市以建立农交所为中心,分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桂玲说,农交所开展了农村产权交易“经纪人”试点,经过培训后,这些“经纪人”已经发挥了信息收集、引导项目进场交易、项目资料初步审核等作用。2012年底成立5个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分支机构,9个乡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各分支机构在交易业务开展上实现同武汉农交所的联网对接,并实现网上申报、审批、交易、鉴证和监管。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