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注重民生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纪闻
“一径烟云蒸日出,满船新绿买秧归。”夏收割金播绿的日子里,记者乘着装满秧盘的新船,行进在泰州兴化市万亩垛田之中,望着一张张愉悦满足的笑脸,听着一曲曲城里人时尚的歌声,想到郑板桥《喜雨》里的这句歌吟,连日来在泰州市城乡采访中,时时见闻的重民生、促和谐、促发展的事实和故事又历历如在耳目。
12万留守儿童共享“关爱伞”
6月15日晚,泰兴市分界镇中心小学老师徐小燕,安排好女儿睡下,便匆匆赶到学生小晓家中,指导完成当天的作业。小晓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远房亲戚住在一起。春季开学后徐小燕与小晓结成帮扶对子,每周都抽出时间陪伴小晓,给他辅导。如今,小晓已一跃成为好学生。小晓同学的进步,得益于泰州市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四位一体’”活动。
泰州市去年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全市500万人口中,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就有12万人;越是经济发展薄弱的地区,留守儿童越多。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安全问题隐患较多,还有极少数学生离家出走……
留守儿童们牵动着泰州市领导的心。市委书记朱龙生说,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四位一体”的关爱格局,就是给留守儿童一把“关爱的雨伞”。于是,一项惠及12万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帮扶行动,在泰州市迅速展开。今年3月,该市正式出台十大举措,着力从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亲情沟通等方面关爱留守子女,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关爱和留守子女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关爱格局。
据了解,泰州市目前留守儿童住宿率只有30%,更多的是由祖辈抚养代管。一些走读制学校便尝试家、校互动,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高港区许庄中心小学从去年开始,就为所有留守儿童建立爱心档案,详尽记载这些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点、临时监护人以及孩子的心理品质、生活习惯等诸多信息。学校老师分别担任“代理家长”,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与学生的父母联系沟通,班主任每学期家访3次以上。
大学生牵手“留守孩子”是泰州市的一个创造。在江苏牧院志愿者的带动下,泰州5所高校都加入到城乡联动帮扶“留守孩子”的行动中。目前,江苏牧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已经寄出了近百封“牵手信”,他们每人牵手一名留守孩子,每年资助他们一套学习用具;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每个月至少互通一封信;每年新年之际给他们寄一张贺卡。在泰州市,“代理妈妈”和“大学生哥哥”已经成为留守儿童们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感情和精神依靠。
195项创新举措被誉为“泰州现象”
自2004年5月以来,泰州市推出了195项创新举措,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被省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媒体解读为“泰州现象”。
变“上访”为“下访”。2003年初,姜堰市俞垛镇率先推行干部下访制,当年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访和越级访,干群关系十分和谐。此后,姜堰、泰州两级党组织相继出台意见,全面推广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制度。
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每月确保安排两天以上时间,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最弱势的群体中去。在他的带动下,全市20多位市厅级、400多名县处级和近万名乡科级党政干部,分赴农村、街道、社区、企业,先后走访41200多户次,收集各类问题45320多件,为群众办实事8700多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问题,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33人,1100多人主动自查自纠,全市药价明显下降。
首开全国环保信访听证“先河”。2006年5月19日,泰州市环保部门把唐仁公司和附近居民这一对为企业排污纠缠了整整16年的“老冤家”请到一起。在纪委、经贸委、建设局、国土局和海陵区等机关工作人员的参与下,经历了近三个小时的唇枪舌剑之后,双方握手言和:唐仁公司另行选址搬迁工厂。
此后,泰州下辖的姜堰、泰兴、兴化市也“动”了起来,解决了一批老大难环保信访问题。当年10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各地学习推广“泰州经验”。
“板凳会议”开起来。带上自家的小板凳,找块空地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聊上或者“吵”上个把小时,这已经成为泰州不少市民每月至少一次的“必修课”。这种被群众称为“板凳会议”的活动,是讨论村组、社区事务并求得共识的一条捷径。兴化市614个行政村的“基层民主议事日”活动已开展3年多了,姜堰市推出了“村情发言人”,泰兴市开办了“社区论坛”、高港区的干部们记下了“民情日记”,这些都被群众称为“身边的小人大”……
城乡一盘棋,让每个人都沐浴在阳光下
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群体。泰州市的决策者们提出了“一号工程”抓就业的思路,花大力气为500万人民编织一张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大网。
在泰州市委农工办,记者还读到一份泰州有史以来最富含金量、对农村和农民扶持力度最大的文件。这是2003年制定出台的《加快黄桥老区和里下河30个经济薄弱乡镇发展的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让这30个乡镇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份文件明确规定:在5年内,凡工商税收增量部分的80%返回给乡镇;市县两级财政将各拿600万元,用于经济薄弱乡镇招商引资或私营个体经济项目的贷款贴息。
三年多来,朱龙生主动挂钩帮扶地处兴化东北部的永丰镇,先后10多次前往现场办公,为当地协调资金建桥修路,帮助隆昌敷料厂申请到自营出口权,还帮助一批企业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截至2006年,泰州市县两级机关共帮助30个乡镇办实事300多件,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扶持贫困户6000多户。去年这30个乡镇工业销售达155亿元,实现招商引资22.67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同比增长42.3%;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4%,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年兴化籍的郑板桥曾经这样吟咏,如今在泰州,“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之重,已经并还将继续谱写出更多动人的歌吟。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