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天台“杨梅王”
时间:2009-11-02 15:15: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天台杨梅在南山,南山杨梅在敏寮,敏寮杨梅就是好。说到南山杨梅,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台州市农技标兵、天台县南山杨梅合作社创办人、南屏乡敏寮村党支部书记汤汪洋。在短短几年里,他以敢为人先、创业创新的精神,使得贫困村一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首富村”;他用自己的真心和诚心赢得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带村民致富从杨梅起步

  敏寮村由下辽、上辽和敏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340户883人。“全村耕地面积不到200亩,人多地少使得种出来的粮食远不能填饱肚子。”村民汤仁显感慨地说,“大部分番薯都拿来喂猪,哪有剩下来给自己吃啊!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能不穷呢!”

  1997年,年轻的汤汪洋在村民不解、嘲笑的目光下,辞去加油站工作回到老家,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发展杨梅产业。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父子俩的辛勤劳动下,他们家的杨梅获得了大丰收。由于个大、味甜、口感好,50斤杨梅破天荒地卖了500元。

  村民们纷纷向汤汪洋“取经”,汤汪洋因势利导,鼓励村民种植杨梅,并承诺无偿提供秧苗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一时间,村民心中压抑已久的致富欲望被汤汪洋的真心和诚心点燃了。第三年全村杨梅种植面积就达800亩,到2002年,从800亩增到1600亩;种植户也从原来的五六家发展到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植。

  杨梅产量上去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销路难、价格低的苦恼。如何打开销路呢?汤汪洋想到了创立自己的品牌。创品牌就要打广告,打广告就要大量资金。对于刚刚起步的杨梅产业,哪里筹集那么多资金呢?

  正当汤汪洋发愁的时候,台州市有个大型会议在天台召开,众多领导和来自各地的专家将参加。南屏乡政府领导迅速将消息透露给汤汪洋。于是,精心挑选出来的1000斤杨梅,被分装成4箱并打上“天台山牌”商标,送到会场接受与会人士品尝。结果,大家对杨梅赞不绝口并普遍认为这是仙居杨梅。当最后得知产地在天台后,人们都感到惊讶并对天台也能出产如此优质的杨梅表示钦佩。

  从此,南山杨梅名声鹊起。每年杨梅成熟季节,各地客商络绎不绝来到敏寮采购杨梅,价格也一路飙升到每斤13元,而其他产地的东魁杨梅只有10元。

  构筑梅农自己的“家”

  随着“天台山牌”杨梅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一些农户自满的情绪开始慢慢膨胀出来,这让汤汪洋非常担忧。他清楚地知道,创立一个品牌可能要几代人的努力,而要毁一个牌子却非常容易。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种植户,靠什么来引导和管理他们呢?汤汪洋想到了成立杨梅种植户们自己的“家”——专业合作社。

  在汤汪洋的精心组织下,2002年11月,南山杨梅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拥有社员128户,成为当时天台县最早的杨梅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杨梅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的经营模式,走规范化、科学化之路。同时,针对农户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粗放等问题,汤汪洋多次邀请教授、专家、学者前来讲课授经。如2004年,邀请浙江柑橘研究所果木专家来天台,专门讲解东魁杨梅种植栽培技术。又邀请浙江大学著名土肥专家前来讲解杨梅施肥技术。

  事实证明,汤汪洋的未雨绸缪、敢为人先的发展思路使得杨梅产业走上了优质高产之路。东魁杨梅先后被评为中国无公害产品、浙江省森林产品,并获得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质奖和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称号;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县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台州市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台州杨梅每年成熟时节一般在6月中旬至下旬,敏寮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则可以推迟半个月结束。“可别小看这推迟半个月,就是依靠这个‘时间差’,杨梅价格比平时至少提高了三成。”汤汪洋说道,“杨梅非常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对保鲜和运输环节要求非常高,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延长杨梅保鲜期,谁就能赢得市场。”

  2004年10月,汤汪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扑在杨梅产业发展上。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2007年汤汪洋筹资20万元注册成立南山果业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真空充氮低温保鲜技术,使得杨梅保鲜期延长了一个星期以上,将“时间差”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但解决了保鲜和运输难题,而且大幅度提高杨梅价格。一种植大户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花几毛钱的成本冲进氮气,原先卖13块一斤的杨梅,居然就能卖到17块一斤。以前想销往北京、香港等地卖个好价钱只能天方夜谭,现在有了这项新技术,再也不用担心杨梅会在路上腐烂变质了。

  只要大伙信任我,我就干

  2008年4月,汤汪洋众望所归,当选为敏寮村支部书记。当时有人对他说,当村干部会影响公司经营,得不偿失。汤汪洋回答说:“我忘不了村民们辛苦一辈子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只要大伙信任我,我就干,没什么可以顾虑的”。短短几句话,掷地有声,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选上村支部书记后,汤汪洋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不辜负村民的期望,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发展壮大杨梅产业中。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汤汪洋决定在下辽自然村兴建杨梅交易市场,扭转以往客商上门压价收购的局面。

  其实,上门收购的弊端由来已久,种植户和客商都深有体会。由于村里种植户比较分散且缺乏水果交易市场,每到杨梅成熟季节,来自各地的客商不得不挨家挨户上门收购,直接导致采购成本过高,一些外地客商尝过苦头后,再也不愿前来收购;另一方面,上门收购存在价格不透明、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一些种植户为了尽早脱手,不惜互相压价甚至以次充好,对杨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极为不利。

  确定目标后,汤汪洋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四处奔波,讨论选址方案、设计结构草图、多方筹集资金、联系施工单位……不花政府一分钱,成功建起一座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场。从此,敏寮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去年敏寮村仅杨梅一项,产值就有300多万,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887元,一些杨梅种植大户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即使最差的年收入也有上万元,真正成为南屏乡的“首富村”。

  同时,村容村貌也在汤汪洋的带领下进行了改造,总长1500米的水泥马路延伸至每家每户,安装了30多盏路灯,村民“行路难”得到了有效解决。随后又建设了公共厕所、垃圾生态处理场,原先脏乱差的局面一去不返。去年,在以汤汪洋的带领下,一幢总面积250平方米,耗资6万余元的村办公大楼也拔地而起,彻底结束了敏寮村二十多年无办公场所的历史。目前,下辽村饮用水净化工程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2006年,敏寮村率先被评为县初级和谐生态村。2007年,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强村,汤汪洋也被授予台州农技标兵光荣称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