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自从去年冬季建好河坝后,今年家里的制种轻轻松松就有了好收成,一亩制种田就收了530多斤优质稻种,加上父本稻的收成,每亩至少纯赚2000元,差不多要比往年多赚500元,我今年种了5亩田的种,光这一项收入就超过万元。哎呀,村民们真的要好好感谢我们的蔡县长呢!是他帮我们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近日,新邵县陈家坊镇谭家村8组60多岁的村民朱耀祖拉着笔者的手,这样说个不停,笑个没完。
笑意写在脸上,感激涌上心头。老汉说的蔡县长,是省纪委机关到新邵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蔡亭英。新邵县是省贫县,谭家村是蔡亭英驻点的贫困村。蔡亭英驻村后,在原来驻村领导兴办实事的基础上,又为他们彻底解决了1个心腹大患,兴办了3件造福子孙的实事。
一说起这个心腹大患问题,该村的支部书记谭顺喜就激动不已。他说,该村有1380人,980亩水田,是该县有名的制种基地。仅有的水坝系清末修建,淤塞渗漏严重,一场小暴雨,就足以造成近400亩水田涝渍1、2天,一场大暴雨,则可能造成近500亩水田严重歉收,1998年暴雨,朱耀祖和其他十几户村民的房子全被洪水冲毁,近600亩水田涝渍4天,近200亩水田绝收;而三天不雨,村民又要忙于抗旱。恶劣的环境,严重制约了该村制种业的发展。去年,蔡县长多方奔走,协调了10余万元专项资金,一举重修了水坝。今年5月、7月,该县两次遭受特大暴雨,各镇乡倒房淹田无数,而该村只有300余亩水田遭受不过5小时的涝渍。此外,在高温不雨期间,该村的大部分水田第一次能有渠水自流灌溉。今年该村的470亩制种田全部获得丰收,仅此一项,该村可增收近百万元。
在重修水坝的同时,蔡亭英还带着发改、民政等驻点单位,为该村硬化了3.5公里村道,改造了农网,建好了村级活动室。水治好了,路拉通了,电改好了,村里的制种业第一个直接受益,生产成本和风险直线下降,预计明年该村的制种面积将达到650亩。同时,该村的养殖、服装加工等行业迅速崛起,也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谭家村变了,村民们笑了,爽朗的笑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