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突出“四个性”推进批次互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效果
时间:2009-11-02 15:18:2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浙江省天台县按照统筹衔接、借鉴创新、结对共建、难题共解的要求,突出延续性、拓展性、帮扶性和联动性,推进批次互动,既巩固深化了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又推动了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一、注重前后衔接,突出延续性。一是整改项目衔接。对第二批的后续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对整改不到位的,督促继续整改;对尚未完成的整改项目,加快整改进度;对二、三批次可以结合起来整改的,实施联动整改。如,针对城市“牛皮癣”反复回潮问题,县城管局招聘了30名专业清理工,划分6个区块5人一组、1天3个时间段进行清理,形成了“网格化包干、分段式作业”长效机制,效果明显。二是体制机制衔接。把第二批期间修订出台、尚在起草审核的89项和59项政策制度,通过第三批活动进一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增强可操性。如,县卫生局结合群众反映,9月出台了《天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补充规定》,把普通门诊、中药饮片、高血压病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25%、40%、50%;对参合孕妇住院分娩的,定额补助增至500元。三是“双服务”衔接。巩固深化扩大“双服务”专项行动,继续推进第二批活动期间企业和基层反映问题的落实、调研成果的政策转化、服务平台的搭建和运转工作,并向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拓展延伸,以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为服务重点,整合资源,集中下乡进村,助农增收致富和解决生活困难。
二、注重借鉴创新,突出拓展性。一是拓展3个阶段特色做法。挖掘第二批学习培训、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的典型做法28个,如县财税局的读听访谈考“五字诀学习法”和试点白鹤镇的“实事项目制整改法”,使第三批参学单位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如,平桥镇参照县工商局百名干部联百企的“个案调研法”,推行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连百家心”的“四百连心”大走访活动。二是拓展指导评议组做法。把第二批的指导组和评议团合并,按照3个城区街道、2个旅游名镇、5个工业镇、5个农业特色乡的3255板块,组建了5个指导评议组,抽调财政、旅游、发改、农办、农业的5位业务领导任组长,分类指导,保证活动效果。设立统战、民政、教育和卫生4个专题组,指导企业、新社会组织、学校、医院开展活动。三是拓展宣讲团做法。根据第三批参学对象的实际,抽调各方面的专家型、能手型宣讲员35名,形成党建理论类、经济类、农林技术类、文化民生类、先进村类、新社会组织类等6大块宣讲内容,由基层群众按需“菜单式”点题宣讲。如,九穗儿葡萄合作社负责人葛凌腾宣讲的《高效农业培育》,因广受欢迎,已巡回宣讲30多场次。
三、注重结对共建,突出帮扶性。建立了县四套班子和部门联系点制度,29名县领导和71个部门共结对联系15个乡镇、100个村、121个企业,着重开展4方面的帮扶服务。一是划策指导。帮助设计实践载体、活动方案、实施步骤、专项活动等,落实活动经费和场所,指导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二是辅导宣讲。以专题报告会、蹲点宣讲等为主,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等文艺表演,用乡土方言,把抽象的科学发展观内涵通俗化,内化为群众语言,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如,县文广新局为结对村项家村送去一台融科学发展观知识的文艺汇演,寓教于乐,深受群众欢迎。三是调查研究。深入车间企业和田间地头,以恳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帮助查找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措施,理清发展思路。如,县经贸局深入结对企业双立模架机械,提出了零地技改扩大规模、校企合作引才引技等转型升级意见。四是帮办实事。发挥部门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和政策等方面优势,开展“五送”活动,除忧解困,让群众得实惠。如,以清洁家园活动为抓手,发动各部门为结对村落实专项经费,开展溪流河道清理整治,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四、注重共解难题,突出联动性。一是在扶企助企上联动。发动乡镇(街道)深入走访规模上企业、重点在建项目和新投产项目,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梳理各类难题,加强与县级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用工等难题。如,靠临60省道的宇翔橡胶等6家企业希望多靠近公路建房,提高用地率,三合镇主动与县公路段协商,在不影响安全交通的前提下,企业可离公路边沟外缘8米建设开放式的临时围墙。二是在惠民利民上联动。围绕解决基层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旧村改造工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下山移民等,实行县、部门、乡镇、村四级联动,统筹协调,形成帮扶合力。如,为解决山区群众办证难,泳溪乡设立了周四集中办公日制度,邀请建设、国土、民政等上门办公,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准建证、房产证等。三是在固本强基上联动。针对当前制约基层农村党建因素多的实际,如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双带双创能力低、发展党员渠道不畅等,积极探索,引导县级政策、信息、培训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如,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办在浙大举办“村干部高级研修班”,组织46名经济薄弱村支书或村主任,学习村级财务管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市场经营以及品牌培育等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