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瓮安县珠藏镇“三六”举措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时间:2009-11-02 15:18:4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瓮安县珠藏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动力,结合镇情实际大力实施“六抓六强六破解”的“三六”举措,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抓班子、强队伍,破解执政能力不强的难题。在党委班子建设方面,一是把加强镇党委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建学习型班子;二是着力培养班子的团队精神,建团结型班子;三是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建服务型班子;四是树勤政廉政的模范,建廉政型班子。在农村党支部建设方面,一是选好村支部“一把手”。通过“334” 竞选机制(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公开投票分值占30%,镇干部和站所负责人投票分值占30%,党委班子成员投票分值占40%),将一批群众公认的致富“领头雁”选上了村支书的岗位。二是以撤并村工作为契机,将17个村撤并为5个村,村干部总数由42人减为24人。其中,新任村干部 11人,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0人,占8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人,占25%;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7人,占29%,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结构更加合理。三是将村干部工资每人每月由原来的200元增加到800元,增加了300%,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四是创新任职方式,由镇干部下挂到村支部任职(其中:两名为正科级干部,两名为副科级干部,一名为股级干部),以老带新,以强带新,切实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

  抓教育、强培训,破解综合素质不高的难题。镇党委把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项硬任务来抓,制定出台了《珠藏镇2009—2011年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党员大会、远程教育、参观考察、农村能人现身说法等有效形式,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已开展党性教育、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等3期200多人次,组织部分镇直部门负责人和35名村干部到重庆、成都学习农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双带”能力。认真落实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推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有序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建立结对联系制度,帮助解决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实际问题。同时,以实施桐梓坡村 “一事一议”工程为契机,广泛开展“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主题活动,引导干部在带民致富中既不头脑发热,又讲客观需要,既不好大喜功,又讲量力而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机制、强考核,破解有效监督不力的难题。一是建立干部工作去向问效制。镇党委明确规定,除下派到村任职的7名干部外,其他机关干部也全部到村上班,对干部到村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实行村、镇双重考核。二是建立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包保制。按照“全保全包”的要求,建立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台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年终评比兑现。三是建立社情民意走访制。结合全县“记民情日记,建民情档案”活动的开展,坚持按照每名干部每月走访群众不低于50户的要求,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实行限期解决追踪落实制。如通过“记民情日记,建民情档案”活动,解决了群众反映多年的瓮朗坝排洪水毁工程。四是建立绩效考核问责制。出台了《关于珠藏镇党建、计生等各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将党建、计生、安全生产、烤烟生产、农业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整脏治乱等工作纳入考核细则,实行月评月检季兑现。五是建立党总支书记责任制。通过建立村党总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村党总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制、党总支部书记不合格调整等制度来加强对党总支书记的管理。

  抓载体、强责任,破解党员活力不足的难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镇党委在认真分析党情、镇情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充分吸纳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四帮活动”(即:一个党委成员帮扶一个村党总支,一个村党总支帮扶一个党支部,一个党支部帮扶一个党小组,一个党小组帮扶一个贫困户)、“党组织承诺定期评议”、“党员评星定格”、“流动党员监督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交流工作站”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广大党员作用发挥搭建了有效平台,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开展“四帮活动”,镇党委成功化解了省督办的水田村堰塞湖地质灾害赔偿信访案件。针对移民土地调平难题,通过“党员交流工作站”,镇、村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恳谈,既让群众体会党的温暖,又能感受法律的威严,使全镇率先完成了该项工作,为全县移民土地调平工作提供了有效经验。

  抓保障、强基础,破解办公硬件不硬的难题。按照“支部活动有阵地、干部工作有报酬、组织运转有经费、提升素质有远教”的“四有”要求,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抓好村级办公用房建设,针对并村后原有办公室已经不适合办公需要的实际,镇党委通过“村、卫”项目整合、资本置换、扩能改建等多措并举,共筹集各类资金30多万元,使合并后的5个村均有了办公场所。二是完善办公室设备。积极实施“六个一”工程,先后投资6万余元,为5村每村配备了一部电话,一至二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套炊具,一台饮水机,一至二张床及床上用品,切实解决了村干部轮流坐班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各村都配齐了远程教育设备,拓宽村级办公场所功能。三是落实工作经费。根据各村的地域面积、党员总数、交通区位等具体情况,分别下拨资金7000元—12000元作为年度工作经费,保障村级组织工作运转。

  抓经济、强产业,破解农民增收不快的难题。全镇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富民为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着力破解群众增收困难的突出问题。按照“调结构、抓特色”工作思路,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009年,全镇共种植烤烟7000亩,实现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新增十头以上畜牧养殖户(场)23个、落实茶叶种植1000多亩,农民年均纯收入预计将增收300元以上。此外,该镇还按照 “一村一品”的要求,紧紧围绕“185”工程做文章,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先后与茅台酒厂、遵义天阳公司、瓮安广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种植协议,共发展种植高粱400亩、商品蔬菜380亩、中药材300 亩,群众增收步伐不断加快。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