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贵池区梅村镇新村,一位叫周文峰的农民把建沼气池的技术传授到国外。10年前,周文峰在全村第一家建造沼气池,至今经他手建造的沼气池已接近2000口,建池成功率100%。
2005年,周文峰被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选为中尼南南合作项目的外派人员,支援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土专家变成“洋教头”。如今,周文峰家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供全家燃气、照明所需,以及15亩菜园的施肥。“沼气像个纽带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联起来,使我们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沼气是可再生能源,保护了咱们的生态环境。”周文峰说。
贵池区现有使用沼气的农家2万多户,在皖南率先实现了“万池县(区)”的目标。在池州,目前,4个县区中有3个县是“万池县”。以农户家的小庭院为载体,一口沼气池带动一块生态园,带动畜禽养殖,把生态农业循环起来。一些大中型的沼气工程开始起步。在贵池区的德胜畜牧业有限公司,厌氧池池容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沼气工程已完成了土建工程,运行后,可年生产有机复合肥1440吨,年沼气发电12.2万度。梅龙街道的桐梓山秸秆气化集中供应站开始使用,可供100户居民的能源需求。太阳能热水器在千家万户普及,太阳能路灯走进了新农村。
沿着秋浦河行驶,大山深处满目苍翠,一幅生态画卷依次铺展。有些过去成片砍伐的地带,补种的小树林已披上绿装。池州市农委的同志说:“过去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的现象比较严重,缺能源,导致乱砍树;乱砍树破坏了生态环境,就越是缺能源。发展沼气、太阳能等生态能源,可以改变农村能源短缺的现象,并可以消化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政策链接】我省将在未来三年多内,加快农村沼气、秸秆等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使农村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总量20%以上。同时以控制水土流失、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畜禽粪便排放量等为重点,采取生物与工程技术措施,使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50%。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