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金花镇玄郎沟村5组的江宝平告诉笔者,他们村结合沿山(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农房改造,这一带农户都修起了农村户用沼气池。说起沼气池的好处,他说,用沼气煮饭很方便,像城里人那样把开关打开就燃起蓝色火苗,厨房既干净又卫生,免除了过去烧柴那种烟薰火燎。用猪粪、青草作沼气池原料后,产生的沼气作能源,免除了上山砍柴,保护了山上林木,同时,还节约了用电,过去每月的电费支出30多元,现在用沼气后月电费降至10多元。
镜头二:今年绵远镇计划兴建400户沼气池,目前已基本完成。他们特别加强了沼气池建设的档案管理和技术员管理,对技术员进行全程管理,其建池质量和建池进度走在绵竹市各镇乡前列。
今年孝德镇特别抓了沼气池建成后的物业管理,目前有7个村实行了沼气物业管理,每户农户每月交1元钱,沼气技术员负责免费维修。沼气物业管理的推动,促进了其他农户修建沼气池的积极性。
建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平均造价是3100元左右,而每口沼气池省、市、县补助总计1000元(以实物为主)。今年绵竹市共计划建池7500户,省、市、县财政补助750万元,而该市财政的直接补助金额达314.58万元。该市在19个镇乡拉开此项惠民行动,共计完成建池涉及农户5035户。绵竹市财政给予财力支持,农业部门给予主管指导,市农能局具体负责实施。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国家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目前,此项惠民行动进展顺利。
绵竹市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中,与改厕、改圈、改厨、改建农房等相结合,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等多种农村能源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目前该市投入正常使用的沼气池有6.3万口,年产沼气1890万立方米,每方按1元计算,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890万元,每年节约原煤1512吨,减少煤在燃烧时排出的二氧化碳121吨对环境的污染,沼气池建设促进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区产生的粪便、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沼气净化处理,在山区、沿山区农村实施了“一池四改”,建一口沼气与改厕、改水、改圈、改厨同时进行。
沼气建设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了农村文明的进步,“使用沼气文明清洁卫生方便,过去煮饭满屋烟,如今做饭用开关”。清洁能源的使用,正逐渐引导农民更新传统生活观念,选择健康文明、清洁卫生的现代新生活。
其次,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无害化处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使广大农民走上了清洁、卫生的健康之路。
无论是山区、沿山,还是平坝地区的农民看到家乡荒山绿了,村里环境美了,自家的庭院干净了,生产有了发展,收入得到增加,生活有了改善,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实事、好事。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