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新修的水泥村道曲折蜿蜒,直通门前,绿树掩映处,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洋楼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春节前夕,走进平江县伍市镇,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住整洁房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农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新农村建设的普遍开展,岳阳各地农村村容村貌旧貌换新颜,农民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已显著变化和提高。
2010年,岳阳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绘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全市各级各部门累计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物资26.9亿元,硬化乡村公路3300多公里,硬化沟渠850多公里,在全市60%以上的村、70%以上的组推开“清洁家园”工程……
以生产发展为重点打造富裕新村
眼下正值冬季,可在岳荣新公路两旁的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畦畦草莓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长势很是喜人。岳阳县麻塘镇村民张密兰高兴地说:“这种草莓按目前每公斤30元的市场价,亩产值能够达到2万元左右。”
近几年,我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产业推动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培育农产品新型流通业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几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基地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等特色逐步显现。2010年,全市新增连片3000亩以上规模的优质种植板块13个,新增投资600万元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7个,新增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1家,新建标准化示范基地12处,优质粮板块、网箱养鳝、无公害蔬菜、水果、有机茶叶、速生丰产林等高效种养项目,由点成面。
全市粮油棉麻、畜禽水产、蔬菜茶叶、林纸竹木等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并通过全市370多个种、养、加、销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带动,已初步形成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多环节沟通、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格局。在大力发展种养加的同时,全年共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87.4万多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51亿多元,有力地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了新农村建设活力。
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88元,同比增长11%。特别是19个示范片,2010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将超过13000元,最低的村也会达到7600元,10个市级示范村人均纯收入约8000元左右,比上年增幅17%。
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打造秀美新村
湘阴县王家寨村村民姜有连的庭院建设错落有致,后花园内,月季、鸡冠花、山茶花争奇斗艳,多姿多彩,老姜告诉来访的客人:“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来,村里越来越美,大家都搞了小庭院。”
2010年来,我市各地继续以整治农村环境、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切入点,一方面从打造农家入手,因户制宜,实行“五改一建一整治”(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路,建沼气,整治卫生环境),采取以奖代投方式,以适当资金补助引导农户进行农家环境整治,并推行民主管理与协会管理,由村民理事会与农户签订建设整治与维护协议。
另一方面,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促进农家环境卫生大变化,有条件的地方还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全市乡村特别是示范村(片)的村容村貌在短期内都有较大改观,讲文明、树新风的健康文明生活习惯日渐形成。平江县积极组织各乡镇试行农村垃圾“户集村收村埋”办法,坚持每村配备一套人马、一套工具、一个填埋场、一套长效机制,2010年,该县共新建垃圾围68处,垃圾填埋场48处。目前,全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以素质提升为重点打造文明新村
谈起村里的变化,伍市镇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李玉良自豪地说:“这都是遵循村民意愿来搞的,百姓的事让百姓自己做主,所以,大家非常支持,都很积极参加建设。”
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我市各地首先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修订《村规民约》和《村民守则》,规范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让农民在民主选举中反映民意,在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在民主管理中实现民愿,在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2010年,各地共撤换不合格村支书(主任)10多人,新增大学生村官120人充实到基层班子中,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全市绝大部分村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其次是健全民主议事制度,实行“一事一议”,积极引导农民自觉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组织开展争当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活跃了农村氛围。同时,结合“平安村社”创建活动,开展了基层民警联防网络建设,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切实净化了农村治安环境,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以民生工程为重点打造和谐新村
2010年底,始修于上世纪60年代的汨罗玉池乡“玉关公路”举行通车庆典,这条海拔落差为500米,长达13.8公里的盘山土路终于建成为5米宽的标准公路,打通了全乡资源进出和几千群众出行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市各地围绕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集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搞建设,特别是突出示范片(村)建设。据统计,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近30亿元,主要涉及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建设等。全市2010年共修排灌沟渠420公里,建蓄水池120多口,新修(建)山塘380多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实施人饮工程,建成集中供水站11处,新增26000多户约8.3万村民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实行村村通工程,目前,示范片(村)有线电视、电话实现了村社全覆盖,入户率达90%以上,面上村的入户率也达到了70%以上。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