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张国平,是双峰县国家税务局办公室的一名文秘副主任。他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他心态乐观,能歌善舞,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他做人诚实,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他说话温和,待人亲和,处事谦和,赢得了很好的人缘;他家庭观念强,孝敬长辈,爱护妻儿,具有极强的家庭责任感;他乐善好施,团结邻里,乐于助人,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他以“好水平、好作风、好性格、好人品、好形象”被称为“完美男人”,他是基层税务战线上“快乐的老黄牛”。
乐于学习 夯实功底无止境
张国平担任双峰县局办公室文秘副主任4年多,他在《湖南国税通讯》发表信息26篇,调研5篇;在《娄底国税通讯》发表信息78篇,调研16篇;在《中国税务报》、《湖南在线》民生频道等新闻媒体发表涉税信息300多篇。他的作品《尽孝不必说条件办事却要讲原则》获娄底市国税局“弘扬传统以孝促廉”征文一等奖,作品《做人当学曾国藩》获娄底市国税局“书香国税”征文三等奖。
良好的业绩来自勤奋的努力,作为办公室负责文秘工作的副主任,张国平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没有因年龄大而怨三怨四,而是把压力当动力。他始终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努力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视为一种境界、养成一种习惯,经常自觉地为自己“充电”。一方面,在实践工作中,他处处留心,虚心地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向兄弟县市同仁学;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文字综合能力,做到勤看报,重积累,多思考,每年要完成上万字的学习笔记,而且做到学以致用,确保自己所写的材料不失真、观点不过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在他的电脑“我的文档”里有一个“国平辞典”的文件夹,里面又有很多的诸如“领导讲话、汇报材料、工作总结、信息调研、学习札记、婚丧辞典”等子文件夹,收录、收集了许多的资料,足见良苦的用心。
在“三湘读书月”活动中,他把学习《曾国藩》列为本人的学习计划,并认真付诸实践,阅读了《曾国藩家书》、《品读曾国藩》等多本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在网上观看了诸如《近人曾国藩》、《曾国藩评说》等讲座,作了7万多字的读书札记,写了1万多字的学习心得。特别欣赏曾国藩的清心寡欲、廉洁自律,书写了《国税干部应向曾国藩学习廉洁自律》、《做人当学曾国藩》和《曾国藩的廉政文化》等学习心得笔记。
二、乐于工作 吃苦耐劳无怨言
办公室的工作繁多复杂,涉及的范围较宽,内容较细,大多看似是一些不起眼的琐碎小事,但在张国平看来,办公室里无小事,因为这些小事都影响全局工作的运转、都事关国税形象。工作中,他都能以乐观的心态、火红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对待。他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基本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心做好,力争让领导满意,让同志们满意,让纳税人满意。几年来,他自己都不知道加了多少次班,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从没听到他叫一声工作上的苦累,提一字工作上的困难,争一次评优评先的机会。文字工作是项清苦而又辛苦的工作,有时付出了却不一定有回报。他始终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以“甘于奉献、诚实敬业”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
张国平负责税收宣传,在连续四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中,他紧扣“税收·发展·民生”主题,总是能及时写出详细的方案,并且能听取多位同仁的建议,主动倾听纳税人的需求,积极向领导提出有操作性、有实际效果的意见。几年来,双峰县局拓展思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税收宣传活动,使税收宣传真正成为税收和谐发展的“助推器”,为全面促进税收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他们的工作做法受到了省局的好评并作为经验推广。张国平在这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种综合性材料和重要文稿的起草是办公室文秘人员的第一招牌,也是为领导决策的最佳服务。这要求文秘人员站在全局的角度甚至更高,不仅熟悉本科室、本局的情况,甚至要熟悉全县乃至全国的情况,所以必须胸怀大局。张国平坚持每天阅读党报党刊,观看电视新闻,上网浏览各类信息,力争使自己耳聪目明,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业务上的熟悉。他善于结合本局实际进行深入研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日常工作的实践,并体现到文字材料中,使文字材料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言语朴实,文字严谨,既符合上级精神,又符合县局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热爱生活 情趣高雅无不良
张国平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吸烟不喝酒也不打牌,却能歌善舞,热心各种文艺活动,具有较好的生活情趣。他唱歌很具有专业水准,声音富有穿透力,演唱极具感染力,是双峰县城的“歌唱民星”。他参加县城的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如:今年他所在的队伍参加县城广场舞比赛获得了第一名。在县局多年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都是司职主持。
张国平是个很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他夫妻和睦,相敬相爱,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他母亲体弱多病,患有精神分裂症,发作时大吵大骂,闹得鸡犬不宁,时常会找邻居吵闹。张国平一边做照顾母亲,一边做邻居的工作,请求邻居谅解。去年 被娄底市国税局评为“孝廉”先进典型。
四、乐善好施 助人为乐无索取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一直是张国平奉行的做人原则。他是个极富同情心的人,喜欢帮助困难的人,愿意结交穷朋友。
2003年冬天他家乡的堂弟因为左邻右舍的建房问题而闹纠纷,矛盾相当激烈,有一触即发之势。有人主张堂弟不要怕,反正穷,要拼就拼,要死就死。他先后11次出面调解,最后认真分析堂弟五岁丧父、母亲改嫁、只念了小学、老实勤快、会做饭菜等特点。因势利导,做堂弟的思想工作改变观念,到外面去闯,并针对他的情况,主动借4000元给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米粉店,几年后,由于米粉的味道不错,服务态度好,所以生意也不错,现在,堂弟夫妇早已把家乡建房的事“束之高阁”,在县城里买了房安了家。
张国平老家同村的戴伟林是个生下来死了娘,三岁死了爹的苦命儿,是在风里浪里长大的人。可长大了却无处安身,别人说穷得“家徒四壁”,可他四壁都没有,因为他祖传的两间旧房分别被两个哥哥结婚住了。他常年在外打工,尽管较聪明但却不会理财,手边也没什么钱,别人给他介绍的对象都是望而止步,后来干脆就没人给他做媒了,因此,他做人也没了信心,没了目标,没了动力,于是开始消沉,开始游手好闲,甚至小赌为乐。张国平主动找戴伟林,跟他谈心,跟他交朋友。先后帮他介绍到个体企业打工做事,借钱给他做生意,后来,在县城边帮他找了对象到女方安家做上门女婿,起先对做上门女婿戴伟林还不愿意,因为他读书少,封建传统思想却很严重,是张国平耐心做多次工作,举许多实例给他听,他最后才答应。在他28岁那一年他真正成家立业,致使他们整个家族在谈到他时都对张国平表示谢意。现在他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小孩也念书了,又盖了新房,和张国平的关系就如亲兄弟。
因为有对穷朋友的体验,张国平在今年县局开展的“二对一”帮扶活动中,特别积极主动,参与了多户贫困户的调查,书写了详细的民情日记,提出较好的意见和建议,并由此生发特别关注自己的穷亲戚、穷朋友。
张国平就是凭着一份热情的执着,凭着热爱生活的乐观,在平凡的工作之中展开了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诠释了“我工作、我快乐”的美妙境界。他连续多年被评定为优岗、优秀税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在近三年中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2011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中因连续三次被评为优岗被市局“记三等功”奖励。(陈洵 彭运良)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