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地处双峰县西部边陲,与邵东、涟源毗邻,总面积133.8平方公里,辖83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8.5万,镇域范围广、人口多,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任务尤为艰巨。近年来,该镇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以建设“富美甘棠”为目标,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大力弘扬实干加巧干,从集镇区整治入手,把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不断开创城乡面貌新局面。2011年以来,该镇整建工作一直处于全县行列, 2012年、2013年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市 “十佳乡镇”。
一、突出“示范改造”,破解城区提质瓶颈制约
(一)深入宣讲凝聚共识。示范改造没有固定模式和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该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以问卷调查和逐户走访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启动实施了城区“统一招牌、统一绿化、统一亮化、统一路沿、统一楼层”的“五统一”示范街改造,由党政领导牵头,组织城建、城管、整建等单位,选派精干力量,实行分块负责,重点宣讲“五统一”实施方案和重要意义,营造出“政府引导、群众为主、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投入72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城区道路硬化、水电管网改造、环卫配套设施、道路绿化等“五统一”示范街改造,安装招牌和警示牌350多块,新装太阳能路灯146盏,添置洒水车辆1台。投资32万元,新建2个日处理垃圾15吨的高标准焚烧炉,城区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今年还将对焚烧炉加设空气净化装置,进一步突出环保实效,城区“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
(三)城区整顿成效显著。在城区整顿大行动中,120多名机关干部按照大组工作机制,实行分区包干,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攻坚,摊位规范摆放,车辆停放有序,“六乱”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共拆除各类雨棚580多个、不规范招牌480多块,达到了“整治一次,解决一批,巩固一片”的预期目标,扭转以往城区改造半途而废的被动局面。
(四)不断完善长效管理。一是文明劝导常态化。推行干部与门店清洁卫生互动责任制,文明劝导责任人每周一下午上街入户,围绕落实“门前三包”和纠正“六乱”行为开展劝导活动。二是“七子”保洁常态化。组建了城区专职保洁队伍和城管队伍,32名保洁员和城管队员经过“筛选、聘任、培训”三个环节后上岗,全镇116名保洁员统一配备 “七子”(车子、铲子、钳子、扫子、褂子、帽子、袋子),确保城区和村公共区域 “全天候”保洁。三是考核评比常态化。对各责任单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跟踪督查整建成效,并评比排名,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考核成绩纳入单位和干部的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二、推行“四分模式”,实现城乡面貌破茧成蝶
(一)分区包干,整建责任大落实。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坚持“巡查劝导促转变、督查指导促落实、检查评比促整改”的“三查”工作制度,落实党政成员和总支书记包片、驻村群众工作组包村、村常任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的“四级”责任包干体系。
(二)分散处理,创新模式促规范。全镇农户统一配发“三桶(垃圾桶)一池(焚烧处理池)”,指导村民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在合适地段建立垃圾定点收集池,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将垃圾化整为零、就地从简处理。
(三)分级投入,拓展渠道破瓶颈。镇财政投入520多万元,完成村级建设阵地、环卫设施配套、道路硬化、标识标牌制作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并按5000元/村设立整建专项经费,实行“以奖代投”。各村以社会筹资捐助等形式共投入资金近300万元,用于配置环卫设施,开展“三清”行动,实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整合农村清洁工程、改水改厕、城乡环境连片整治、“一事一议”等支农项目资金,破解筹资难题。
(四)分期考核,强化评比增后劲。坚持按月通报和随机抽查,实行量化考核,对县镇属单位、镇村干部实施整建专项考核评估;总支按月对村开展考核评比;各村每月按“清洁”、“较清洁”、“不清洁”评比到户,对清洁户给予适当奖励。对整建工作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从严追究责任,并与干部提拔任用和绩效奖金发放挂钩;村级整建工作未达标的,一律不予安排项目,并停拨村级资金。
三、坚持“常抓常新”,确保工作成效与时俱进
(一)推进家校联动。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课堂、学生养成教育、“小手拉大手、文明跟我走”、勤工俭学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注重发挥“一人影响一家,一家带动一片,一片推动全局”的幅射带动作用,实现整建工作家校互动。
(二)注重宣传实效。在镇机关、群众工作站、村醒目位置设立环境卫生示范栏和曝光栏,对后进单位敢于唱“黑脸”,亮“污点”,并根据工作情况,定期召开分析会,科学研判形势,实现整改提高。
(三)突出“四个结合”。一是与“绿化甘棠四年行动”相结合,以 “三边”绿化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庭园绿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二是与村镇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整治,在硬化、美化、亮化、绿化等方面做到科学规划,整体推进。三是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村民自治为载体,加强对村民不良陋习的约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