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农业对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国别差异。报告将发展中国家分成了传统农业国、转型中国家和已经城市化国家,并分别为三类国家的政府制定和贯彻“以农业促发展”议程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传统农业国主要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报告认为,农业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要以农业为基础,大幅度提高小农耕作的生产效率,为数以百万计的依靠农业维生的农民提供更有效的扶持。在大多数传统农业国,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32%,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对于增长、大规模减贫以及保障食品安全,都发挥着核心作用。
转型中国家包括大多数南亚国家、东亚国家和中东、北非国家,其中典型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和罗马尼亚等。报告认为,在转型中国家,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7%,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绝大多数贫困人口(82%)滞留在农村。报告指出,在亚洲,经济虽取得了高速增长,但仍有超过6亿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尽管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迁移,未来几十年中贫困仍将在农村占主导地位。
报告认为,在转型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和极端贫困持续存在是导致社会和政治局势紧张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的持续改善,既不能依靠农业保护(否则将提高食品价格),也不能依靠补贴,而需要寻求脱贫的多种路径——包括转向高附加值农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促进人口农转非。
在已经城市化国家——包括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东欧、中亚国家,农业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更低,平均为5%;贫困人口更多集中在城市,同时仍然有45%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如果能使小农成为现代食品市场的直接供给商、通过区域综合发展在农业和农村工业部门创造适宜的就业机会,农业能够帮助减少农村中残存的贫困人口。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