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农发〔2013〕11号
各市、州、县(区)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局(委、办),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
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强我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生物多样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物种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库,其丰富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我省物种资源随着农业的发展,经长期精心培育、繁殖,形成了储量丰富、性能优良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体系,为我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名、特、优、新产品,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促进我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目前,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水平较低,原位保护和移地保护等农业生物资源保护设施不完善,难以对生物资源实施有效的保护。农业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范围和面积大幅度萎缩,甚至濒临灭绝。农业生物资源生境破坏严重,致使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加剧。我省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等恶性杂草均有大面积分布,外来物种往往形成单一优势种群,危害本地物种的生长。人为破坏严重,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受利益驱动,盲目采集、猎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履行农业部门职责,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举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了其中的重要内容,明确农业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农业部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农业行动计划》提出有关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计划、目标、措施。要求依法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严格限制捕杀、采集和销售益虫、益鸟、益兽。鼓励野生动植物的驯养、繁育。
二、准确把握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重点
(一)积极开展农业生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各级农业部门要制定专门方案,积极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掌握珍稀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生境状况、濒危程度及威胁因子,全面了解物种资源的变化态势。积极开展生物资源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尤其是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处于濒危状态、亟需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具有重要开发利用经济价值的野生蔬菜、野生果树、野生花卉、野生药用植物等要予以重点保护。
(二)深入推进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在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清除治理工作。定期对辖区内外来物种引进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引进的外来物种是入侵物种时,应责令有关单位、个人立即停止引进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清除。对于已建立稳定种群的外来入侵物种,制定切实可行的除治方案,采取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替代、合理利用等综合防除措施予以清除;对于暂时无法清除的外来入侵物种,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其传播和蔓延。
(三)大力推广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2、物理化诱控技术。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3、科学用药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加大地方品种保护力度。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养殖业生产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和重要经济鱼类珍稀资源保护体系,开展地方品种的选育、提高、扩群和杂交优势的利用;实行保种与利用相结合,使地方品种资源布局与畜禽、水产养殖业区域生产,不同良种生产方式和格局相适应;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的需要,提高地方品种的利用程度和生产水平;强化管理,整顿经营使用秩序,杜绝只用不保,乱引乱配的现象。
(五)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辖区内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试验室研究、安全评价试验等监督检查,重点对试验地点、试验规模、安全控制措施、收获物保管、废弃物处理等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转基因生物试验或超范围、超规模和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加强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检查,对未取得安全证书和品种审定证书,非法进行商业化生产的行为,要进行坚决查处打击,保证我省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健康有序发展。
三、切实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组织落实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各种途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在国际环境日、地球日、湿地日和生物多样性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知识,引导全社会逐步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三)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环保、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部门间合作,及时帮助解决保护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农业科教、环保、种子、植保、畜牧兽医、水产等单位,结合职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四)加强研究,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成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为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对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咨询。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运用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有机统一。
湖北省农业厅
2013年4月17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