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梦都没想到只出了10元钱,却能得到这么多回报。”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镇柏岗村村民严菊香成为该镇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方案以来的第一位受益者。严菊香在参合后患脑血管综合症,花去各项医疗费用近2000元,按规定获得了1530元的医疗报销,病愈后的严菊香切切实实尝到了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甜头。
据统计,自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惠城区农民参合率自2004年起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去年参合农民达21万多人,其中陈江、小金口等镇更是实现了100%的参合率。仅去年1至12月份,该区累计为参合农民报销住院费用586.8326万元,受益农民达4254人次,人均补助达到1379元,参合农民真正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了实惠。
定点医疗单位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医疗
去年下半年,该区率先在全市推出定点医疗单位,并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实行监督,定期分析医疗质量和医药费用等情况,限制非报销费用比例,从而促使定点医疗单位的服务规范化。定点医疗单位对参合农民实行减免门诊挂号费和辅助检查费,并将其具体优惠措施公布在门诊大厅。同时还积极引导参合农民进行合理体检和用药,从而降低参合农民的就医成本。据悉,该区还将进一步完善住院费用发票管理制度,规范发票管理和使用,并对定点医疗单位在合作医疗工作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为10万农民免费体检,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自去年10月份开始,该区对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又未报销住院费的农民进行免费体检,通过医护人员下乡为村民体检,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到目前为止,全区所有镇(办)都组织了体检,参检农民达10万人。
据悉,该区陈江镇去年投入30万元在全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方便一些较偏远村村民检查,陈江医院还提前买回一辆120急救车。在对所有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后,该镇政府将村民的体检表制成健康档案,一式两份分别放在陈江医院和合作医疗办,对农民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从而使农民健康工程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创新补偿机制,满足参合农民个性化需求
为进一步探索新的补偿机制,提高补助标准,该区规定有条件的镇(办)可设立两个档次的个人交费标准和补助标准,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农民参合的需要。陈江镇对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作了调整,参合农民医药费用可报销比率提高了5%至10%。
除此之外,该区今年将针对20个病种设立特定门诊,参合农民符合规定的,其门诊治疗费可给予报销。同时还将针对老年性慢性病设立家庭病床,参合农民因老年性慢性病可参加家庭病床治疗。此外,该区将按先搞试点再逐渐推开的思路,从已设立的定点医疗单位中选出一到两间医疗单位,对参合农民治疗费用实行直接代扣。
为确保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以上,该区率先在全市发放宣传小册子和面历、挂历到各镇(办)及各农户。据悉,陈江、小金口镇和河南岸、惠环办事处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已达到100%。
(据2月8日《惠州新闻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