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地方举措
龙川县农村合作医疗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时间:2009-10-23 16:15: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我的一个农村亲戚染上了肺炎,因为他参加了合作医疗,钱花得不多,但病情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我得了肝炎,作为一名城市下岗职工,至今却无钱治疗。”谈起农村合作医疗,原龙川氮肥厂下岗职工先生多少有点“眼红”。

  在龙川,被先生“眼红”的农民越来越多。据了解,今年龙川共有45.3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63.27%,比2005年增长了16.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龙川县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效推进呢?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呢?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借助网络阳光运作资金

  “资金管理是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的核心问题。”龙川县副县长李春辉说。据他分析,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有“三怕”,其中一“怕”就是担心合作医疗资金被挪用。

  在资金管理方面,龙川曾有过十分混乱的状况:由于合作医疗办与结算中心沟通协调不够,财政账户实有资金与合作医疗办上报的资金不符;部分镇级政府经办人员怕麻烦,没有执行报销登记制度,导致无法核实已报销人员的情况,也无法及时上报统计报表;由于县政府经办人员少,没有办法及时检查镇级的资金使用情况,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个别镇合作医疗办对报销医疗费用审核把关不严,对虚开发票、变相开票、开假证明等情况没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等。

  吃一堑,长一智。去年,该县针对出现的上述问题,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借助互联网对农村合作医疗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资金的网络化管理。同时,与信用联合总社签订资金管理合同。合同规定,信用联合总社不能支付与农村合作医疗无关的资金,不能支付高于报销封顶线的资金,以确保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安全运作。此外,该县设立了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每个月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该县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阳光运行,也保证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力推进。

  “973”模式拒绝悲剧重演

  龙川赤光镇双羊村共有3100多人。2004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不足300人;2005年,也只有500人左右。

  据该村村委会副主任袁东庆介绍,那时候,村民对农村合作医疗不太了解,在他们眼里,如果生病了,合作医疗如同雪中送炭;如果身体健康,合作医疗就一点意义都没有。基于这些错误的认识,该村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并产生了恶性循环: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村民“小病不去看,大病当小病医”,导致“小病积成大病,大病无钱医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该村频频出现。

  双羊村的现象反映出龙川县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情况。一组来自该县县政府的统计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04年,该县有26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得以报销药费的农民有5000多人,约占1.9%;2005年,该县有33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得以报销药费的农民有8000多人,约占2.7%。

  100个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得到的实惠只有3个,其余的只能干瞪眼。这怎能让农民乐意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李春辉一针见血地指出:“提高参加合作医疗的服务质量,是提高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的关键,也是农村合作医疗生存的关键。”

  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在参加合作医疗时得到实惠?并让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旨在扩大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受益面的“973”模式由此而生。

  据了解,龙川县“973”模式的主要措施是每年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健康义诊。另外,还对到医院看病的参保农民采取免收挂号费、常规检查费等措施。

  这些措施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袁东庆说,很多农民因为担心经济原因或怕麻烦,有小病不愿意到医院检查。这些措施无形中降低了农民看病的门槛。他高兴地说:“这是政府为我们做的大好事,大实事。”

  “973”模式于2005年推出后,立即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双羊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1900人,人口覆盖率由2005年的16.1%猛增到200661.3%。袁东庆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农民都主动要求参加合作医疗。

  该县今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5.3万,人口覆盖率比去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

  农民与医院实现“双赢”

  “农村合作医疗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我们农民撑起一把保护伞。”在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的赤光镇大洋村村民袁阿兰如是说。

  由于对农村合作医疗不了解,袁阿兰一家一直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去年她的孙子不幸患上了肺炎,仅治疗费就达1.2万元,全家负债9000多元。这个数字对于家境本不宽裕的袁阿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后来在村干部的动员下,袁阿兰一家人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她的孙子正在赤光镇卫生院接受治疗。虽然孙子的病不知何时才能治愈,但袁阿兰说:“今年为治疗孙子的病花了2000多元,但由于得到了合作医疗的补助,家庭的负担比去年减轻了。”

  农村合作医疗不但使广大农民从中受惠,还吹“活”了一些乡镇卫生院,农民和医院在农村合作医疗中实现了“双赢”。

  新田镇是个偏远的小镇,人口也只有1.6万人。新田镇卫生院由于设施陈旧、技术落后,该镇农民都跑到其他乡镇就医,该卫生院也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据该卫生院的主治医师介绍,2005年之前,该卫生院每天接待的病人只有两三人,更没有人前来住院。该卫生院的月收入不足8000元。由于待遇不好,很多医务人员都跑到外地去发展,最少的时候只有6名医务人员。

  自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新田镇卫生院的窘境得到了改观,现在每天有10多名病人就诊,最多时达30多人,并有患者在医院住院,医院月收入超过1.5万元。

  新田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说:“有了经济后盾,我们就可以安心地工作了。”

  据龙川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在2003年之前,全县25个卫生院中有23处于半瘫痪或瘫痪状态。而到了今年,处于半瘫痪状态的乡镇卫生院只占13.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情高涨、乡镇卫生院绝处逢生,使得龙川县医疗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了解,该县医疗业务总量连续3年飞速增长:2003年不足3000万元,2004年达到7300万元,2005年则突破1亿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