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逾九成——
云浮破解农民看病难
分档补助 做大“蛋糕”
49岁的云城街大塘基村村民游家贤没想到,参加了3年的广东云浮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在今年派上那么大的用场:3月份因为食道急性出血,他到市人民医院住院20多天,各类费用加起来3万多元,合作医疗给他补助了1.2万多元。
记者走进游家时,他正和孙女在一起看电视。他笑着说:“我自己平常用摩托拉客一天也就挣十几块钱,女儿在大排档打工不过300元一个月。幸好我全家6口都参加了B档,才能补助那么多钱。”
云城区合作医疗办主任吕西石说:“2002年刚开始推广农村合作医疗的时候,最高的补助金额才1500元,农民参合的兴趣不大,推广起来很难。”为解决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从2004年7月起,云浮市开始推行分档补助制度。A档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25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15元,农民个人缴费10元,最高补助额度为2000元;B档是在A档的基础上,农民再交5元,市县两级财政再补贴10元,使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0元,最高补助额度为1.2万元。
吕西石说:“只要条件允许,群众肯定更喜欢参加B档。开始许多人根本不相信能补助那么多,但人群中生病的比例是固定的,只要把‘蛋糕’做大,分出来的那块也就更多;看到好处后,参加的人就更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今年,广东省级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从每人10元提高到25元,云浮市决定把A、B两档的补助上限分别提高到6000元和3万元。
云浮市委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有10733人次获得补助,总金额1456万元。其中获1.2万元以上补助的有48人,最高的拿到了2.66万元。
优惠措施 医患双赢
在腰鼓镇中心医院,前来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院长叶金汉介绍,医院共有医护人员43人,3000多平方米的业务用房,16个住院床位,但还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他说:“今年一季度平均每月有30多人住院,每天门诊人数从过去的六七十人提高到了150人左右。合作医疗推开以后,我们从2004年亏本140万元变成了2005年结余260万元。”他说,按照住院费、手术费报销50%的比例、治疗费补助30%的比例,现在全院40%的收入都来自合作医疗资金。
“关键是多想办法,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参加人数越多,合作医疗的资金就越好调配。”谈起推广合作医疗的经验,云浮市云城区卫生局局长董玉英这样说。
为了调动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云浮市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如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全免门诊挂号费,不设起付线限制;云城区、罗定市对普通病床床位费、B超、心电图、X光、常规检查等项目收费,分别优惠50%和30%;云安县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而还未享受过合作医疗补助的农民免费体检。
从今年起,云浮市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积分制,即“连续参加合作医疗的,以家庭为单位,每年记200分,当积分达到600分之后,即可提高补助比例。”具体办法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年的,享受住院补助比例50%;连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5年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2%;连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年及以上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5%。补助金额的上限不变。
云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黎仲鑑认为,农民看得起病,除了可以使医院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对促进自身服务也有好处。“因为合作医疗有明确的可补助项目范围,迫使医生要学会看菜吃饭;收费项目要保证公开、透明;财务上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即时补助 方便快捷
过去,办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助手续极麻烦,群众需要先垫付资金,再拿着医院的收据到合作医疗办补助,经层层审核,才能拿到钱,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0—30天。
但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的结算窗口,工作人员梁兆娇打开电脑为记者演示了一次合作医疗的办理流程,整个过程才几分钟。她说:“即时补助大大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这个月我就做了84份即时补助的单子。”
原来,为了缩短补助时间,云浮市2005年在云城区试行即时补助制度,即病患在出院时一并办理补助。据统计,从2005年7月到今年3月31日,云城区共对767人次进行了即时补助,补助总金额108.9万元。从今年开始,云浮市下辖的云安县、郁南县和罗定市也开始推行即时补助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