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至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新兴县高度重视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该县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委员会,形成了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同时,在县卫生局专门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各镇、村也设立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全县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管理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切实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县、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以及宣传车、墙报专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意义,让群众了解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二是组织镇、村、组干部进村入户派发宣传资料,向农民讲事实、算细账,宣传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提高群众投资健康的意识。三是将受惠农民的典型事例制作成电视专题,并在有线电视台予以宣传。通过受惠人员的现身说法,让广大群众从身边的实际事例中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投资意识,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积极自觉参加合作医疗。由于工作做得早、做的足、做得细,该县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三、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该县按照“基金封闭运行”的要求,抓好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抓规范运行。按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制定《新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建立专户管理制度,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切实做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各镇严格执行费用结报程序,统一受理辖区群众的医疗费用补偿申请,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办理报批手续。二是抓基金监管。进一步完善不定期检查、定期报告、年度审计制度,严格落实合作医疗“三公开”,即合作医疗章程制度公开,参合农户名册公开,合作医疗资金使用公开,健全县、镇、村三级公示栏和实施定期公示制度。三是抓信息化管理。该县200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试点县”,2005年7月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四是抓医疗费用控制。实行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准入和年度考核制度,重点抓好镇卫生院住院管理,突出抓好“住院规范、诊治规范、出院规范和用药目录规范”四个重点环节。
四、以人为本,便民利民。
一是优化补偿内容。该县将农村合作医疗重新设置l档和2档两个独立档次,大幅度提高补偿上限:l档年累计补偿上限从2000元提高到6000元,2档年累计补偿上限从1.2万元提高到3万元。统一实施积分制,提高补助金额,具体办法为:参加合作医疗1—2年的,享受住院补助比例50%;连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5年的,住院补助比例提高到52%;连续参合6年及以上的,住院补助比例提高到55%。二是实施即时赔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与有关医院达成协议,从
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参合农民得实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以来,该县参合农民住院补偿21000多人(次),补偿金额达2800多万元,有力的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二是党和政府得民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实际问题,拉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党群关系。三是卫生事业得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制度,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完善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设施,为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市场,强化了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建设,农村卫生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推动全县卫生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