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地方举措
医闹屡屡出现根源何在?
时间:2011-07-25 11:13:45来源:作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叫“医闹”的职业,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寻找“商机”,和出现了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采取扰乱医院就诊秩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的赔偿。在医疗纠纷当事人获得了赔偿后,他们再与其分红。

那么,医闹这一行业的出现是谁之过?20日至2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医闹出现新现象

职业医闹躲在背后提供“技术指导”

“如今的职业医闹都学‘乖’了,不直接出面,而是躲在后面进行指导。”20日,记者来到南昌市部分医院进行采访,不少保安告诉记者,医院内有少数熟面孔,经常在医院内转悠。“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职业医闹,一旦听闻有发生医疗纠纷,特别是有病人在医院死亡后,就主动凑到患者家属面前套近乎。”

这些职业医闹在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后,借机告诉患者家属:“大闹大得,小闹小得,不闹不得。”当家属动心时,职业医闹的“生意”就上门了。

“职业医闹一般进行‘技术’指导,而闹事的人手,则由家属自己请来。如果家属是农村的,就发动村里人。‘成事’之后,职业医闹根据家属得到的赔偿,收取三成或四成的‘服务费’。”一位在医院多年处理医闹纠纷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选择家中有小孩或者经济支柱死亡的家庭进行“劝说”,往往发动30~40人围攻医院,妇女、儿童、老人站在前面,并要求医院支付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的赔款。

●医闹现象为何多

诸多原因导致医闹现象多

原因一:手术风险告知不明确增加纠纷发生风险

为明确手术风险,医院应向患者或其亲属说明医疗风险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但目前在南昌不少医院,由于医生精力有限,手术前往往由进修生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风险。而他们由于缺乏经验,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难以透彻清楚地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某医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预防针’没打好,患者期望过高,手术失败或出现死亡后,纠纷自然就产生了。”

原因二:医院私了助长医闹风气

医闹猖獗与医患“私了”也不无关系。记者曾参加过南昌市某医院的医疗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医院表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管医院是否有责任,都将按照医疗事故的标准进行全额赔偿。采访中医院内部人士表示,医院因顾忌社会影响简单地“给钱了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闹风气。

原因三:患方走诉讼程序时间长

江西华特律师事务所王鹏律师告诉记者,按照法律规定,从提起诉讼到一审判决作出,简易程序审理时限为三个月,普通程序为六个月,医疗技术鉴定时间不计算在审限之内。诉讼渠道历时长、花费高,导致患方往往选择医闹方式谋取赔偿。

●患方这样说

选择医闹我们很无奈

19日,一位医闹家属告诉记者,自己的丈夫在南昌某市级医院做胃镜后死亡。“做胃镜为什么会死亡,到现在还搞不清楚。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我们孤儿寡母今后的生活着想,向医院提出了赔偿。”

“我们又何尝不想心平气和地解决?但医院太强势了,我们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方式,督促医院解决。”

●院方这样说

无过错也赔钱我们也很无奈

某省级医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医院今年上半年发生的11起医疗纠纷中,只有2~3例是医院真正有过错。可是在面对医闹时,医院不得不拿出钱来摆平。“现在医闹分工明确,摆花圈、堵路、堵门,已经形成了一个‘常态化’的运作方式,为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我们有时不得不‘妥协’。”

记者手记

医闹击中维权制度软肋

医闹之所以成为一种职业的直接原因,大概源于医患矛盾中,双方博弈能力的不均等。出现争执后,患者常处于非常弱势的境地。一方面是信息的不对等,患者虽感觉治疗有问题,但难以掌握证据,而医院永远处于主动。另一方面,患者面对的常常不是一个医生或一个科室,而是一家医院,难以进行平等的对话。

另外,目前卫生部门的鉴定机构,由于利益关系,与医院走得非常近,患者质疑能否作出公正的赔偿决定。

很显然,当在正常制度中寻求不到公正的救济途径时,处于弱势的患者就会想到非制度化的途径,如此,帮患者讨说法的职业医闹应运而生。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表明原有的权利保障渠道已失效,不能有效保证患者家属的求偿权。相比成本高且耗时长的诉讼程序,职业医闹在求偿过程中的高效、迅速、廉价,无疑对患者家属有着相当大的诱惑。所以,唯有疏通患者及其家属获得求取问题得到公正解决的正常渠道,才可能有效减少医闹现象的发生。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