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医生在手术前突然死亡的事件使“猝死”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张忠德医生在本报报网直播室提醒,猝死往往猝不及防,一向身体貌似健康的业务骨干们,如果经常出现胸口不适、心跳不规则等,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仅仅是疲劳、熬一熬就能挺过去,因为这些可能就是猝死的先兆。另外,冠心病病人和呼吸道疾病病人在秋冬季节要特别保养,尤其要注意保暖。
突然剧烈运动易猝死
许多人往往把猝死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联系在一起。张忠德医生说: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病人本身服食控制的药物相当于一种预防猝死手段,而且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会积极到医院治疗,因此这类人的猝死反而较少。
张医生总结出了猝死高发人群的特点:年龄30岁至55岁,往往是公司的业务骨干,长时间像机器一样干活、不懂休息,偏肥胖,缺少适当的规律的运动,“这部分人长时间承受较大工作压力,不知道自己身体有病,即使感到胸口不舒服也觉得是疲劳引起、熬一熬就能挺过去,因此相比之下更容易发生猝死。”
张医生还提醒要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人到40岁选择爬山、游泳、打高尔夫球等较为缓和的项目。他举例说,上个月某单位一名45岁的中层干部,不顾自己身体疲劳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篮球比赛,结果2分钟不到就倒下了,“不运动就一个月不去运动,一去运动就很剧烈,这样同样不行。”
他提醒具有猝死危险因素的人们,千万不要仗着自己还年轻就觉得什么都能撑过去,“胸口不舒服、或者心跳不规律、起床和上厕所时感到头晕,都可能是猝死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