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脓疱疮治疗中药预防
脓疱疮俗称黄水疱,也称传染性脓痂疹 ,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夏秋季 ,皮肤出汗多 ,浸渍过久而未及时清洗 ,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被破坏 ,细菌容易繁殖 ,故更易发生此病。本病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疱 ,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经接触传染 ,蔓延迅速 ,可在儿童中流行。其表现有两种情况 :
1.大疱性脓疱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在儿童中多发 ,传染性较强 ,夏秋季多见。初起为散在小水疱 , 1~2天内迅速增大 ,且内容物渐浑浊 ,呈半月形积脓现象。典型病变为薄壁脓疱 ,很快破裂成为上面附有蜜黄色痂的糜烂面 , 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 ,有搔痒感而大多无全身症状。
2.脓痂性脓疱疮 :它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 ,迅速转为脓疱 ,疱破后渗液结成黄色厚痂 ,邻近皮损可互相融合。因瘙痒而搔抓可传播到其他部位 ,使之发生新的皮疹。愈后不留瘢痕 ,严重者常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症状。本型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部与四肢露出部位。患脓疱疮一定要认真对待 ,及时治疗。因其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
[ 治疗 ]
①病情轻者不需内服药 ,但要保持清洁 ,外搽抗菌消炎药即可。②皮损广泛 ,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者可服复方磺胺甲唑 (复方新诺明、百炎净片 )或红霉素等抗生素 ,对大疱性脓疱则宜选用氯唑西林 ( C l ox a c i l l i n )每公斤体重25毫克 ,每天 4次 ,连用 10天以上 (至少 1 0天 )。若对青霉素过敏改用 1 0天红霉素 ,儿童每次 12 5毫克 ,成人 250毫克 ,均每天 4次。结痂性脓疱疮可口服青霉素 V,剂量与疗程同上。新近报告 ,口服环戊基哌嗪利福霉素 ,显效快 , 2 4小时后即可见效 ,用药 3~ 7天即可控制或痊愈。③局部治疗也很要紧 ,搽药前要剪去患部毛发 ,去掉疱壁、清除疱液。但要尽可能防止疱液溢至正常皮肤上 ,可用0. 1 %依沙吖啶 (雷佛奴尔 )、 3 %过氧化氢 (双氧水 )、 2 %硼酸或180 00高锰酸钾溶液洗掉脓性分泌物。脓痂厚时可外涂 1 %新霉素软膏或 1%卡那霉素软膏等。局部渗液腐烂时可用 180 00高锰酸钾 (灰锰氧 )溶液湿敷。外搽可选用 2%甲紫 (龙胆紫 )溶液、0. 5 %新霉素溶液、硫黄炉甘石洗剂等。新近有人报告 ,局部涂搽磷霉素软膏 ,涂药 3天即可见效 ,且疗效很高。④中药可用党参、苍术、当归、防风、半夏、荆芥、苦参各 10克 ,土茯苓、白术各 1 2克 ,生黄芪、蒲公英各 1 5克 ,炙甘草 5克 ,煎服 , 3~ 5剂 1个疗程。 10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另可用蒲公英 30克 ,地丁 20克 ,黄芩、黄柏各 10克煎水外洗患部。
[ 预防 ]
应强调注意个人卫生 ,夏秋高温季节 ,特别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患者要适当隔离 ,尤其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单位。患者用过的衣服、毛巾、用具等应消毒。对各种原发性瘙痒性疾病也应及时治疗。儿童患脓疱疮后 1~ 2周内 , 应注意验尿 ,以防止急性肾炎漏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