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近百倍的工资
1965年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那时住土坯房,吃地瓜面、高粱米,喝的是苦咸水,每天都坚持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手磨破了,肩磨肿了,但当时并没觉得很苦。由于上山下乡,我与老伴结下了这一世情缘。1972年,我们两个一起来到胜利油田胜采二大队18队(现在的现河采油1队)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33元!”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给父母寄去15元,剩下的钱精打细算攒着不舍得花。到了1980年,我的工资涨到了55元,生活是没有问题,但若遇到了头疼脑热的,那就真紧张了。就在那年元旦,我和媳妇说一家人包顿饺子好好过个节吧,可她说:“家里只有2元钱了,你还想吃饺子,万一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可怎么办?”就为怕这个万一,那年元旦,我们一家是喝稀饭就着咸菜过的。
我在采油队工作出色,被提为副队长。那时的采油队工作条件很苦,蚊虫叮咬,单位经常搞会战,搬架子、抬油管全靠人拉肩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不过,苦归苦,累归累,咱工资条上的数字也在涨,现在每个月发3000多元的工资,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每月吃好的、喝好的,最后还是有富余。
结婚“三大件”的变化
1976年,我与爱人结婚,那时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件”是“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和“蝴蝶”牌缝纫机。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家里穷,这“三大件”当时对我的家庭来讲,真叫望尘莫及啊。最后,我把媳妇娶进门时,虽然也是“三大件”,但却是一张八仙桌、一把椅子和一张铁床,就为这,媳妇总是自嘲,说自己是“捡”来的媳妇。
2004年,我女儿结婚时,我给女儿陪嫁的“三大件”就是彩电、冰箱和洗衣机。
从两代人“三大件”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咱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就说我吧,过去我只要求“吃饱穿暖”就行,现在呢,不仅要吃好,还要讲究吃的有营养,吃得健康;光有衣服穿不行,还要好看,要时髦。
我的幸福老年生活
记得小时候,常看到老人们搬个小马扎三五成群地坐在屋头,晒太阳、聊天,从早到晚,除了回家吃饭,大概日子只能这样过了。当时,我就想人老了,日子都过得没啥意思。可谁曾想,到了我这辈,晚年生活却还是很充实、很幸福的。
因身体不太好,我1997年就提前病退了。但病退后我可没闲着,依然忙忙碌碌。你看,现河采油一矿老年站的小院,有树、有花的,挺美吧。可从前,它是杂草丛生,荒无人烟。1999年,现河采油一矿成立老年站,我就和十几位退休的老同志一起自发地组织一个小组,拿着铁锹、镰刀每天到老年站上铲除杂草,配合维修队的工作人员挖电缆沟、埋设电缆,焊接水管线,把它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维护、管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