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正月初八(月7日),早报记者连续第五年走进全国第一劳务大县重庆市开县下辖的团凤村,调查农民工生存话题。开县人口有65万人,常年外出务工者达55万,今年调查的关注重点是团凤村高龄与超龄农民工的退休养老难题。
早报记者在团凤村随机采访的7人中,就有9名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最大的已65岁。9人中只有一人,单位曾给其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今年7月后每月可领700多元的养老金,其余8人选择了新农保缴费标准中的最低档00元/年,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80元,只能依靠子女赡养。
放眼全国,中国50岁以上农民工(国内第一代农民工)人数已破600万,多数高龄农民工目前每月只能领取80元的“新农保”(各地标准不同,但发达地区目前也只有每月两三百元)。迫于生计,许多高龄甚至超龄农民工不得不再度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报道提到,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将在五年内集中爆发。
对于高龄农民工养老难题,有必要简单梳理现行农村养老制度新农保。新农保不是免费午餐,前提是农村自愿参保者每年往个人账户缴钱。缴钱分成多个等级,以开县为例,最低等级每年缴钱00元,按开县现行标准,目前退休的参保对象每月可领取80元。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参保对象在退休前缴钱越多,日后领取的养老金也越多。
正常情形下,农民工从一开始就不是新农保的服务对象,而是打工所在地城镇综合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从去年起,中央要求各地在三年内将此项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此前,前者养老缴费比后者要低一大截),上海今年起已率先并轨。因此,从理论上讲,目前青年一代农民工将来的退休养老已有基本的制度可供托底。高龄农民工退休养老困境,应该只是“一代人”的困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