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看来,粥不过是一道平常小菜,那些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儿偶尔会为清清肠胃而选择吃它。然而,在一位老人眼里,粥却比山珍海味更好吃。一碗粥,可以让他感动得痛哭。或许,确切地说,粥之所以好吃,是因为里面蕴含了送粥人的热心,好吃的是那份“温情”。但是,与这“热心”相比,老人被迫蜗居在废墟的“寒心”有谁懂?
一大早,江孝廷出门找了点柴火,到机井房里生火做饭
他,年逾7旬。在很多同龄老者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时候,他却独自蜗居在废弃瓦砾场上,搭个窝棚,过着“与原始人一样”的生活。
用胳膊粗木棍做的架子、搭上几块废旧塑料布和广告板,再压几块从瓦砾场捡来的砖头,这就是老人的卧室了。几块抠掉霉点的油饼,三棵小白菜切成段加水煮,煮沸放点盐,这就是老人的早饭了。
曾经,他也有着辉煌的过去。上过学、当过大队里的团干部、甚至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文章。然而,老伴的离去,加上无子女,让他开始了捡破烂、居住在废墟上的生活。
原本,在老伴离开后他居住在唯一的亲人——弟弟家中。然而,据老人说,因为心高气傲,他不愿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仅仅是因为“心高气傲”吗?还是有何难言之隐?
原本,他在房子退租后住在废弃机井房里。那时,这废弃机井房起码比现在的窝棚强多了。然而,一场火,却把什么都烧了。至今,老人仍然不知道放火的是谁。这场火是意外还是人为的?从老人的言谈中,约莫猜出这场大火可能不是一场意外。那么,究竟是谁与一位7旬老人过不去,为何容不得他?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