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近年来,关于“延退”呼声四起。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但具体何时启动、采用哪种办法都未确定,还需更多试点,再慎重研究。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关于是否推迟退休年龄就已经引发过一次争论热潮。
■
李军(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系统分析室主任):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延退利于应对劳动力供应不足。
何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原所长):国外老龄化国家多是采取利用外部机制引导劳动者自觉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应对老龄化形势之下的劳动力不足。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郑秉文(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目前养老金当期支付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比如2010年,在结余的2865亿元中,1954亿元是来自财政补贴,如果没有补贴,纯粹缴费收入减去支出的结余只有900亿元左右,尽管很小,但毕竟说明还是有余额的,所以说当年支付压力不是很大,但长期看这不意味着就应很乐观。由于人口流动及老工业基地包袱大小不同等原因,一半省份收不抵支。这些问题足够引起重视。
蔡建国(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我国应尽快推进弹性退休制度,设定年龄范围“节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现行退休制度的刚性无法体现人性化。首先没有顾及到健康状况不同的劳动者的需求。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工作持续时间不同的劳动者的需求。例如,一个专科生和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开始工作,两人都到60岁退休,两人工作时长甚至可相差十年。推进弹性退休制度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