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强化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食品安全已成为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正全面强化监管,为百姓打造一张“放心的餐桌”。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加大整治力度
国家质检总局自2001年以后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机制。
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国家质检总局严格实施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并将在今年完成全部准入工作。
据介绍,截至去年年底,所有28大类525种食品已全部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到今年6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4700多张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前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的90%以上。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酱油、醋等基本食品在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后,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4%,比实施市场准入前提高了31.5%。
国家质检总局还加快推进了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7类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目前共对2386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发放了生产许可证。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将食品类产品列为国家监督检查的重点。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全国3362家企业生产的3931种食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抽查范围覆盖了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等老百姓几乎天天都需要的21大类食品。近5年来,共组织对16784家企业生产的25907种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并对不合格食品进行了曝光。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还全面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和小作坊的整治力度,截至目前,共对35万家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进行了专项整治,其中查处无证生产、违规生产的小作坊26726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两打”专项行动和“百千万工程”。到今年5月底,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3万人次,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金额近2亿元,取缔食品制假黑窝点180个。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食品认证工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标准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着手解决食品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层次不清等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已会同有关部门对1万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废止了53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对现有的24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新制定国家标准200多项。
在食品认证工作方面,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建立了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食品质量(酒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多种形式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
据介绍,目前有机产品认证面积已达230万公顷,已进入世界前10位;18个试点省的286家出口企业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已开展了认证试点工作;2843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HACC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证企业达到13000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