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专家给我们带来了“科技及时雨”
时间:2009-12-02 11:40:35来源:作者:过客
  5月24日,带着中宣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铁道部、卫生部等9个部委领导的殷殷嘱托,于8天前奔赴大别山区的北京上百名科技工作者,登上了返京的火车。至此,9部委同鄂、豫、皖三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振兴老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大别山行”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活动圆满结束。
  在活动中,来自全国各行各业300多名专家兵分三路,深入鄂豫皖大别山区七县市的34个乡镇、47个村举办专题报告会23场次、进行现场咨询59场次、实用技术培训63场次、医疗义诊18场次,30万老区群众接受了培训、义诊并参与了活动。本报记者跟随去安徽金寨县和霍山县的队伍,与专家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翻山越岭,送科技下乡,一幕幕生动感人的镜头被记者收录———
  安徽省金寨县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种植板栗,作为全县支柱产业的板栗,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白塔畈乡山茶花村的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十几亩到几十亩板栗,每年卖板栗,收入多的有7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元。吴厚庆家种了5亩板栗,栽的是好品种“大红袍”,浇的是农家肥,每年还给板栗树修枝。“我们把板栗当庄稼管,每年靠它赚三四万元呢!”别人说,他家有水泥涵管厂,挣得多;可吴厚庆的妻子却不以为然———“板栗投资少、回本多,水泥涵管投资大、收入少。我们是吃的板栗饭、盖的是板栗楼啊。”让她烦心的是,板栗的老对头“剪枝蟓”现在有了抗药性。“它只有苍蝇大小,一打就飞,却常常把能结果的花枝咬断,不少减产啊。”听说来自北京的板栗专家来了,连连表示一定要去咨询会场找专家问问。
  “科技列车大别山行”的专家在大别山开的讲座,引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农民和农技人员;有些群众还像看“大戏”一样,把亲朋好友接到村里听讲座。人们争先恐后地提问,有的还详细做了记录。专家带来的资料,他们一一索取,生怕漏下;专家给他们在纸上画的图解,他们也一一仔细收好带走。对来晚了没能拿到资料的农民,专家记下他们的地址,承诺很快寄来;专家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农民———“有事随时打电话!”
  金寨县白塔畈乡楼冲村农民汪雷的家,人均只有1亩稻田,他种稻1年只挣500元;冬天他种的油菜和小麦,也是“增产不增收”。近年,他外出打工,干建筑、修汽车,比在家里多赚了不少。“可老话说,‘在家万事好,出门一时难’,总不能打一辈子工啊。”回家的路上,他看到山里人种姜,1亩1年能挣万把元,想到自家的沙壤土也适合种姜,就动了心。他和兄弟一起,早早地赶到科技咨询现场,专门找中国农大的“种姜专家”董学会教授请教。董教授讲了技术讲市场,直讲得汪雷连连感叹:你们早来1个月就好了,我就早下手了!现在错过季节,只能盼来年了。他和兄弟盘算:田里种稻,地(旱地)里种姜,再用新学来的技术育姜苗,卖给村里的乡亲们———自己发家,也带动大家发家。他真诚地对专家说:“有你们做后盾,我们1万个放心!”
  不少老区群众翻山越岭几十里路赶到“科技列车大别山行”活动现场,奔着致富,也奔着看病。在金寨县,病人把医生围得水泄不通,活动主办方只好请来一些警察维护排队的秩序。霍山县一位中年妇女腿不能直立,已经10年不能走路,北京的专家甄燕昌诊断她是“膝关节错位”,立刻做了复位治疗,不一会儿,这位妇女就能够健步行走;还有些患“胸腰段脊柱侧弯”的“小罗锅”,也在甄燕昌的复位治疗后,当场就直起了腰杆儿。
  见到专家前,老区群众向记者吐露心声:“我们盼科技、盼信息、盼资金、盼人才。”得到实惠后,老区群众的评价既生动又形象:“专家给我们带来了‘科技及时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