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亳州:魏岗镇千亩早熟杏盼技术指导
时间:2009-12-02 11:40:41来源:作者:过客

    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农民果业协会眼下遇到了难题:已经栽种4年多了,可1200多亩优质品种杏树至今却很少挂果,由于见不到效益,又缺乏经济来源,有的种植户开始忍痛刨树,准备改种小麦。该协会的会长张洪元和不少群众告诉记者,能否找到相应的农技专家进行指导,是保住这千亩杏林的关键。

    2003年,在外跑了十几年生意的张洪元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考察了解到,从美国等地引进的特早熟品种“金太阳”杏、“凯特”杏,市场行情一直很好,效益是种粮食的十多倍。在他和另外几位村主任的带领和发动下,魏岗镇成立了农民果业协会,马场村周围数百户农民纷纷改种杏树。该品种成熟果实丰硕圆润,口味极佳。2005年4月,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出产的杏子在合肥、南京、马鞍山等地供不应求,但产量上不去却始终困扰着当地农户。

    据张洪元介绍,树苗当时是从亳州市一家苗圃公司购进的,双方商定,由苗圃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但不久后随着这家公司的倒闭,杏树栽培技术就成了协会的难题。刚开始,协会曾从河南商丘请了两名技术员,但由于协会提供的工资待遇低,那两名技术员很快辞职。此后,张洪元联系过当地果树专家,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1月25日,记者在魏岗镇的千亩杏林看到,杏树都已长成两米高左右,枝条较密。当地种植户说,2年前就应进入挂果期,但去年和前年的3月连续出现大风和阴雨天气,使杏树授粉受到影响。并且受病虫害影响,去年不少果实出现干枯或烂果。记者调查的6位种植户普遍反映,按理说从去年就应当进入盛果期了,亩产至少1500公斤,但实际每亩产量不过二三十公斤。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知识,是导致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魏岗镇副镇长、果业协会副会长芮成武告诉记者,这片果林是退耕还林项目,今年是享受补贴的最后一年,如果还看不到效益,农户的积极性将受到严重打击。镇里也在积极帮协会物色农技专家,但目前还没有眉目。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