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无为县棉花生产遭遇天气灾害大幅度减产,亩产籽棉在400-450斤之间,为受灾较轻、产量高的农户。但是,笔者近日走访了一位棉农:汤沟镇板桥行政村蒋昌建,他种植的3.6亩(按公制面积计算)示范田棉花,其亩均产量达750斤以上,比村内其他农户亩产450斤增产逾65%。
他介绍说,这示范田的棉花,全部按照县优质棉产业协会的技术指导去做。除了施肥、用药按时间、按品种、按数量的要求进行外,突出搞了两项植棉新方法:一是根据棉花生长有任意性的特点,实行“单陇宽行”种植,3.6亩棉田只种植了3900株棉花;二是7月中旬适时给棉花搭架子,有效地抗御了台(强)风的袭击,也防御了丰产棉的倒伏。这3900棵棉花,平均每棵结棉桃70个,亩均产籽棉750斤(如按旧制面积计算,3亩平均产棉910斤)应没问题。
蒋昌建算了今年的效益帐:今年投入示范田的各种生产资料成本(含棉种),亩均为707元;比去年亩均成本400元,增长76.7%。但是,今年剔除生产资料成本后,由于花产量的提高,示范田亩均纯收入(按现价计算)可达到2000元,比去年纯收入1600元/亩,还增长了25%。
蒋昌建今年棉花生产也有教训:他的另一块4.2亩(按公制面积计算)棉田,只因没给棉花“搭架子”,亩均产量为580多斤,比示范田产量少22%。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