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村民在‘新农村’里,起码可以穿着拖鞋去串门,孩子上学不用走泥巴路,每家每户都能用上自来水!”站在村头的水泥路上,含山县陶厂镇祁首行政村小过中心村村民过曙光勾勒了一幅他心目中的新农村图画。
从小过村村头放眼望去,村里的主干道已经铺成一米多宽的水泥路。从各家各户的门口,都有窄一点的水泥或者砂石路和主干道相连。环绕村庄的水泥路还和田间地头连通,农民可以很方便地将庄稼运回家。
2004年春节,回老家的过曙光看到村子里道路泥泞不堪,就动了修路的念头。很多村民到他家里,让他牵头修建一条砂石路。于是,选择路线,整理路基,过曙光大年初七发动村民们做义务工,很快修出了一条从祁首村到小过村共700米的砂石路。村民们对过曙光非常信任,2006年5月,大家推选他担任祁首行政村小过中心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会长。
在砂石路之外,修村庄连接每家每户的环形路还需要16万元。虽然小过村作为新农村试点,陶厂镇补贴了10万元,但还剩下6万元的资金缺口。于是过曙光提议大家集资。过曙光的父亲过远丰老人带头捐了1000多元。这样,大户人家出了七八百元,小户人家也出了四五百元。15天后,环形路建好了。
“过去农民们不理解,现在农民们看到新农村的远景这么好,都能理解了。”过曙光说,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民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在家用上自来水,出门走上宽阔的水泥路,让农民们觉得这钱花得值。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