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村
75岁老文书践行雷锋精神半世纪
时间:2013-02-22 00:00:0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刘毅

——记灰埠村文书滕云山

山东新闻网3月23日讯(记者 赵风强 通讯员 高林夏)一个老人,一个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因为村民的信任而不得不放弃弄怡儿孙,颐养天年。自从18岁那年当上村文书后,他就一直兢兢业业,宁可舍家不舍集体,时至今年,他在村文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57年。他就是平度市灰埠镇灰埠村文书滕云山,支撑他始终如一认真工作的精神家园就是雷锋精神。

滕云山出生于1937年,比雷锋大3岁。滕云山的童年跟雷锋的童年一样都是痛苦的。在他4岁的时候,父母带着他闯关东,在东北期间,他亲身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到山上砍柴,结果被日本人抓住,被狗咬伤,被绑在树上。他父亲几经挣扎,费尽全身力气终于挣脱。1947年,滕云山又跟随父母从东北回到平度老家,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对日本鬼子的恨,激发了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1955年,年仅18岁的滕云山当上了灰埠村初级社文书。他珍惜群众对他的信任,将这份信任化作认真工作的动力。1963年,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学雷锋后,他将同龄人的雷锋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196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管风雨如何变幻,他始终如一,坚守着雷锋精神。从公社的大队到现在的村两委,村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党员群众始终信任他,让他继续当家理财干文书,这一干就是57年。他就像一块磐石,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诚实的劳动,标注出基层共产党员的人生高度。党的教导,已经熔做了他的体;为民服务,已经化作了他的魂。

据了解,一年365天,滕云山基本每天都按时到村委上班。到村委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57年来,风雨不误 、兢兢业业。2007年,滕云山去地里量地分地的时候,被一辆大货车撞出三四米远,到市医院做了简单的检查治疗。第二天,病还没好,滕云山就一瘸一拐地到村委办公室上班。老滕拿着自己的工作太要紧了。我们是多少年的老伙计了,我非常了解他。多少年来都这样,有个头疼脑热的从不请假,也没有一次因为生病耽误工作。村民滕启尧由衷地说。滕云山基本不干家里的农活,不是不想干,而是因为村子大 ,每天处理的事情多,没有时间干。常常是扛着锄头刚到地头,有人找他去办事,他就骑上自行车赶紧往村委赶,以后家里活就根本不管了 。他是心里光有集体,家里活一点也不管,办公室才是他的家。对时间抓的近,吃饭时总是急来来地看着钟表。妻子孙淑香说。

在采访中,滕云山小心翼翼地从村委办公室的档案橱中拿出了一摞摞装订整齐的档案 。一份份泛黄的纸页上清晰地记录着灰埠村发生的大事小事。比如:哪一年哪一天下午召开村民大会,议程、会议内容、村干部发言稿、会议记录;村庄土地承包合同、村委的各种账单、上级来文等,都详细地分门别类装订起来。我们村还获得青岛市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我获得过青岛市档案管理先进个人呢。滕云山翻看着他倾注了不少心血的档案,喜滋滋地说。

村里人口的迁入迁出、承包地的测量分配……这些事情全不是小事,一丁点儿都不能差。滕文书干了57年,是俺们村民最放心、最尊重的一个老文书。他办事谨慎、心细,为人忠厚老实。村民徐增显说。对此,滕云山表示:村文书虽然只是个芝麻官,但既然我们村的村民相信我,我就一定要好好干下去。俺这个老文书,心眼儿好,是俺们非常信赖的老管家。不管大人小孩只有你找到他,他都热情接待,从不怠慢,真是活雷锋啊!村里的顾大娘说。

据了解,滕云山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宁可舍家不舍集体。 57年来,滕云山从未张口向村里多要一分钱的报酬,没借过村里一分钱。滕云山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本来想退居二线,但是新两委班子研究后,还是决定让他干文书。在这一届中,他除了要继续当好村民的管家之外,还要尽心当好先生,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