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寨里乡增庄村,白洋淀永生高跷艺术团表演了他们的招牌舞蹈高跷街舞。十几个年轻人脚踩65厘米高的传统高跷,身段却全然是时尚街舞的模样,时而空翻,时而大回环,时而肘倒立,洋气的高跷街舞,让乡亲们看得目不暇接,乐得合不拢嘴,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高跷街舞这一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艺术模式也踩上了2012年央视网络春晚舞台,踩上了《我们有一套》《乡村大世界》等知名节目,更踩上了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演出现场。
高跷街舞仅仅是保定市农村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古城保定,正以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型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如今的保定,文化建设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号角已经吹响。
非遗前台唱大戏古城唱响文化风
年近60岁的王增军是曲阳县灵山镇文化站长。别看灵山镇偏僻,可这山水有灵气,各村有各村的拿手戏:朱家峪的吹歌在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中荣获金奖,韩家村的大幡上过央视大舞台,灵山村的擎阁远近闻名作为土生土长的灵山人,王增军意识到挖掘传承本土文化意义重大。他在韩家村组织成立了灵山镇第一支花会,美艳的擎阁和飞舞的大幡成为每年春节最亮丽的风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灵山擎阁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幡和吹歌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年来,他参与组织的文艺演出达6000余场次,惠及12万多农民群众。
目前,保定共拥有1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展现保定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摆在保定市各级领导面前的课题。为了充分挖掘文化潜力,打造品牌式特色文化精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定市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参加了河北省新春非遗专场展演、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非遗项目展销、成都国际非遗节展览,有效地推介了保定文化。同时,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每年举办非遗项目专场演出活动,如文化遗产日专题展演活动以及各类大赛,通过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非遗项目的展演,大力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保定拥有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氛围。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直隶官府菜,吸纳京师满汉全席等皇帝御宴及江浙菜、安徽菜等地方菜特色,包含丰富的宴会文化内涵,涵盖了古代官府美食、美器、美景、美乐、美诗文等众多灿烂辉煌的饮食文化内容。世博会期间,保定作为河北省唯一餐饮业代表入驻上海世博园中华美食街,推出以独特酱香味著称的锅包肘子、李鸿章烩菜、鸡里蹦、直隶官府烧腌鱼、驴肉火烧等菜品,让世界记住了保定味道。
新两室里话幸福公共文化更亲民
两层楼的村两室(图书阅览室和文娱综合活动室)里,夏天有空调乘凉,冬天有地热供暖,院里有篮球场和花圃,不但党员、村民代表可以开会学习,而且远程电教设施还可以订单式选择党建、科技、文化等学习科目,投资50多万元改建的雄县昝岗镇昝北村的新两室让人耳目一新。村党支部书记王红雨告诉记者:新&lsquo两室美观又实用,是村里的一景,也是农民学习的好地方。
今年,保定市制定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完成市图书馆、群艺馆、体育场等一批文体设施的改扩建任务,努力打造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在各县(市),已建起文化馆23个、图书馆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9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578个、农家书屋近3000家。
在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方面,保定力求创新形式、整合内涵,让文化更亲民:敬老健身节、古城戏剧节、空竹艺术节、篮球文化节、曲阳雕刻艺术节、北岳庙祭奠、顺平桃花节、安新白洋淀旅游文化节、涞水野三坡开山节、白沟箱包节、易县狼牙山登山节等各类大型节庆活动在创新中迎接八方来客;红色文化季、彩色周末、全民阅读日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培育产业谋创意文化长出GDP
在传承中创新,在挖掘中发展。保定市积极探索地方文化的现代表达,打造出一批具有保定特色、保定风格和保定气派的农村文化精品力作。
每年4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印象野三坡》每晚都会在野三坡大剧院准时开场。一场声光电的视觉盛宴过后,不少人意犹未尽,又买票看第二遍。更让观众想不到的是,舞台剧的主要演员大部分是本地农民。通过深挖历史文化内涵,融合舞蹈、杂技、魔术、武术、马术等艺术形式,《印象野三坡》已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目前,野三坡大剧院已经累计接待观众2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近3000万元,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文化标志,拉动了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
在培养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和发展新型文化产业的基础上,保定市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引导企业做强做大,积极谋划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如易县易水文化产业园区、安国药王庙文化景区、顺平伊祁山文化主题公园、河北定州文博园等。截至目前,保定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已超过1200家,从业人员100多万人。保定以曲阳石雕、定瓷、易县易水砚、雄县黑陶、安新苇编等为代表的传统农村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出版印刷发行等为主体的两大园区、十大基地的文化产业格局。
梳理文化体系脉络,创新文化发展思路,保定将独特的农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脉相承。十二五期间,保定将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带、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旅游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艺术品制造交易基地、冀菜美食文化基地等,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层次、多品位、多方面的消费服务。到2015年末,保定将争取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GDP的5%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