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村
库区移民政策好 “家庭主妇”致富有妙招
时间:2014-11-08 12:08:47来源:作者:唐豆豆
和多数上班族的忙碌节奏不同,李鸣秀的生活看起来格外清闲,她每天守在自己家的旅馆里,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卫生,看看养生保健的书,晚上到村里的文化大院跳跳广场舞。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标准的家庭主妇!即便是如此悠闲,她开的小店每年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这让她格外满足。

  家庭主妇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李鸣秀是青岛市胶州三里河街道办事处刘家村的村民,刘家村是靠着国家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作为第一桶金迅速崛起的村庄。 2008年,青岛工学院落户刘家村对面,借助村庄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她投资10万元开了这家小旅馆,四层小楼,29个房间,客源稳定,也没有什么开支,基本上省心省力。

  第一桶金巧创收

  2006年,国家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到位,刘家村的每位村民每年可以领到600元补助,领20年;村集体发展扶持资金440.85万元,每年88.17万元,连续发放5年。有了这笔启动资金,村集体成立了青岛海泉工贸有限公司,建设了占地面积28亩的工业厂房对外租赁,为村集体创收400多万元。村集体有了累积资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顺畅,刘家村开始走上了强村富民的和谐发展之路。2009年,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集体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10亩的高标准校舍和供水设施租赁给青岛工学院,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50万元,租期25年,累计增收11250万元。此外,村着力发展学院商圈经济,发展个体私营业户47家,转移村庄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做到人人有保障、失地不失业。李鸣秀也在这时候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饭店,和不少村民一样,搭上了发展第三产业的致富快车。积累足够的钱,她和丈夫商量着,翻新了现在的这栋四层小楼,开起了旅馆。

  库区移民新村貌

  村富民强共和谐

  村里有了钱,福利待遇就上去了,全体村民均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每年发放300多万元用于村民生活福利补贴,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领到近6000元的养老金;每年投入14万租赁安全校车4辆,帮助村民免费接送孩子上学村民生活有了保障,创业的干劲更上来了。496户村民中,自主创业的有86家,村民不靠土地,也不用奔波打工,就是守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

  老年活动中心二胡独奏

  村里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运动场、老年活动室、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成立了心连心茂腔剧团,秧歌队、体操队、门球队等老年活动队。2013年5月1日,胶州市首个农村数字化影院在刘家村文化大院正式启用。新的文化大院占地面积6000平米,总投资600万元,数字影院可容纳400名观众,图书馆藏书一万多册,电子阅览室安装了32台电脑,书画展室、台球室、乒乓球室、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活动室一应俱全。文化广场安装了30平米的露天电子显示屏,可以播放电影、音乐戏曲等节目,也可以播放健身体操、太极拳、太极剑等全民参与锻练的健身节目。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