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村
胶州:管理村破迷信反浪费 推行殡葬改革写进“宪法”
时间:2014-11-08 12:08:49来源:作者:李敏
山东省胶州市管理村位于市新城区东南部,全村有257户,938口人,2004年顺应市新城区规划,管理村由落后的小乡村变成了美丽的澳门花园小区,是近年来由乱而治,成功实现整体搬迁并快速崛起的富裕文明村。尤其是近期管理村推行的殡葬改革新举措,破除了看风水、选坟地、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打幡摔盆、烧香化纸、收送挽幛等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全面推行文明、俭朴、节约办丧事的殡葬礼俗。

管理村新貌

  新式小区密集户居 传统丧葬弊端凸显

  2005年,管理村搬迁至新式居民小区澳门花园,村民由分户散居变成了密集户居,一个单元有10户居民,带阁楼的单元有11户,甚至12户。只要有一家办丧事,整个单元都要跟着折腾上三五天,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打幡摔盆、烧香化纸、收送挽幛等不仅严重干扰居民生活,而且污染了环境。村民虽然也有反感,但是碍于情面和风俗习惯,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管理村村干部意识到传统殡葬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需要新的殡葬方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行殡葬改革的好时机,在做了大量调研征集的基础上,历时一年的时间,推出了新的殡葬管理规定,并以宪法的形式写进《村规民约》,人手一份。

  执丧协调小组一站式服务 丧主不花一分钱

  按照传统的殡葬方式,各项丧葬费用加起来对普通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更有甚者,儿女们为分摊花销吵吵闹闹,大动干戈,影响亲情和睦。65岁的管理村村民张阿姨说,以前因为经济上分摊的不平衡,有的家庭闹得不可开交,这样以来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冲突,而且还省钱了,挺好的。

  按照管理村新的殡葬规定,实行一站式服务,村民办理丧事再也不用花费一分钱,村委会全部负担。村成立执丧协调小组,负责协助村民丧主处理丧事。村出车为丧主30华里以内的亲朋报丧;村出资负责联系灵车,制做灵车装饰罩,并承担全部灵车费,使用国家规定的哀乐光盘;村以村两委的名义为每一位丧者敬献一枚花圈;村为丧主准备多套黑袖章和白胸花,以替代传统的孝带和孝服;在征得丧主同意的基础上,村执丧小组为每一位丧者组织举行告别仪式,宣读告别书;村为每一位丧者安排墓地,砌墓穴,立石碑。62岁的村民徐阿姨说,我觉得挺好的,既卫生又省钱,村委会也为我们省了很多麻烦事。

  有立有废明文约定 民风开化不需搞强制

  按照新的规定,村民可以享受村出资出力帮助丧主办理丧事的待遇,同时,规定中也明文约定一些违反新规定的情形将不能享受这一待遇,比如:丧主在公共场所继续搞送汤、送盘缠、扎纸马、纸孩、烧香、烧纸、摔瓦等迷信活动的,等等。对于实在不愿意按照规定办理的丧主,村主任刘秀明表示,不搞强制,尊重村民的意愿,但是,在新规定调研、征集意见期间,村民都在征集意见书上签字表示支持,新规定也写进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相信这一规定会得到村民的支持。从已经办理的几期丧事来看,丧主大力支持,村民反响都不错,而且不少村民表示,个人办理丧事不但花费巨大,骨灰也不能葬入公墓,自己花钱买墓地也是一大笔开销,没有人会这么办的。

管理村的文化墙

  一手经济建设一手精神文明 移风易俗要靠真功夫

  管理村今年帮助村民办理丧事并不算是新鲜事,相关的福利待遇还有很多:所有村民常年享受村集体发放的每月数百元生活补贴和奖金,因病住院医有药费补助,发展家庭经济有扶持资金。管理村对村民生活大包大揽的底气来自哪里?

  新村建设时,除村民搬迁房,还建有部分商品房,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这成为村里的第一桶金。现在,除了村民居住的澳门花园小区,村里还建有两个大市场:新城区农贸市场和胶州市文化市场。租金收入是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每年约有300多万元。此外,村里还有两家制造企业、一家投资公司。有这些积累和可持续收入,村里就能为村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公共福利。

  在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条件下,管理村村民爱集体讲公德、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意识日益增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移风易俗的氛围日益浓厚。以此为前提的殡葬改革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真正得到村民的拥护。所谓民富则智开,村民从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建立起对村委会对党的信任,只要是利民的好政策,都能顺利的达到推行。正如80岁的王大爷所说,党办的事没有糙东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